书写有发展高度和民生温度的新区故事

启程 奔向下一个“黄金五年”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市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入贯彻实施《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条例》为抓手,牢牢聚焦“两个定位”,努力践行“三大使命”,积极抢抓“五区叠加”历史新机遇,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与安全、当前与长远,坚定不移举改革旗、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聚力打造龙江版“新浦东”,努力开创新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六项重点工作

一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 全面增强体制机制新优势

开启重点改革创新“快进键” 紧盯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单项突破和系统集成并重,谋划和推进系统性、深层次改革。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建广阔平台、辟绿色通道、聚天下英才”,创新实施编制内外、体制内外“二元制”“多元制”,最大限度促进人才动力活力、政府效率效能“双提升”;加快推动社会治理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党的领导+法治政府+群众自治”新模式,推动治理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公共资源向基层倾斜,打造“后疫情时期”社会治理的典范。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聚焦“法治化”,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建设,加强优惠政策审慎承诺和刚性兑现,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让市场主体依规“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聚焦“市场化”,以“数据整合共享、流程优化再造”为核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创建“无证明新区”;不断深化“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新区样本。

抢占科技创新驱动“制高点” 充分发挥新区比较优势,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新区转化、产业化。积极转变科技创新投入模式,以“政府补贴”为主向“政府股权投资”和“共有知识产权”为主转变,实现资金循环使用和滚动支持。

二 坚定不移筑牢项目支撑 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力以赴“强存量” 盘活闲置土地和“沉睡”的国有资产资源,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创造条件助推企业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数字转型,与企业携手打造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千方百计“扩增量”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深耕长三角、紧盯京津冀、聚焦大湾区,精准对接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产业“头部企业”,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园区招商、市场换投资、资源换产业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新字号”。聘请招商顾问、代表,全面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

持之以恒“建核心” 多措并举,合力建设“三个示范区、一个新高地”。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将深哈产业园打造成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一体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率先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迭代创新,推动“龙江碳谷”向“中国碳谷”提档升级,打造高纯靶材、衬底材料等微电子材料发展新高地。

三 坚定不移强化交流合作 加速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立足全省,带动开放 带动省内其他地区开放,打造“哈大绥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加强与黑河、绥芬河片区的联动发展,探索推动“店”“厂”“仓”分立分设、协同发展,打造哈尔滨新区与其他地市、兄弟区县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飞地经济”新模式。

跳出龙江,全域开放 聚焦打造龙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窗口,纵深推进深哈合作,努力擦亮“龙江特区·开放高地”。全面复制“深哈产业园”合作新模式,创造条件加强与北京、上海、厦门等先进城市的合作,携手打造“+哈”合作发展新品牌。

面向世界,扩大开放 坚持“科技牵动、人文提升、经贸助推、金融链接”,全面打通对俄合作产业链、物流链、金融链和科创链,推动四链并举,合作扩大。全面加强线上国际合作,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进博会”、线上“贸促会”,扩大“朋友圈”,增强“国际范”,努力在东北亚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四 坚定不移提升功能品质 持续打造魅力宜居新形象

增强城乡规划“引领性” 按照《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要求,启动编制新区控详规划、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区镇村三级国土空间规划。谋划打造“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区功能“宜居性” 系统提升城区重要界面和节点景观品质,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夜间消费街区、新兴消费场景,努力叫响“大美龙江·新区印象”。启动并实施“十五分钟品质生活圈”规划,建设一批亲民便民、星罗棋布的“小公园、小游园”。大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争取条件打通江北“一环两轴”断点、节点。

推动城区治理“精细化”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为城区管理插上“云翅膀”,打造龙江“数字治理示范区”。

突出新区发展“生态化” 巩固提升“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推进肇兰新河、银水湾、利民水系等重点水域“水清岸绿、长治久清”。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谋划实施专项行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

五 坚定不移加快乡村振兴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聚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农村“美丽家园” 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屯规划,持续推进“污水治理”全覆盖、“厕所革命”再提升、“垃圾分类”进农村,加快形成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发展农业“绿色田园” 积极拓展农业公园、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大力叫响“龙江渔文化第一村”“龙江苗木花卉第一村”等特色品牌。高质量办好“多彩田园·乡村文化旅游节”。

打造农民“幸福乐园” 紧紧围绕“农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主题,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扩大非农就业。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加快“造血”项目建设。

六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不断丰富幸福新区新内涵

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幅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深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启动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让“教育新区”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优化分级诊疗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加快构建“优质均衡、覆盖全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推进社区治理网格化、精细化,提升社区服务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建立社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决守好疫情防控底线、安全生产红线和社会稳定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