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田文媛(右)到哈医大一院ICU 病房,看望“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中)带领的药理学科获国家重点学科。
2007 年李学奇教授(右一)应用逆行钢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CTO 病变。
2008 年汶川地震,哈医大二院专家奔赴灾区救治伤员。
哈医大二院专家正在做心脏移植手术。
10月24日,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式被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共建大学。通过共建,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指导,通过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校根据卫生计生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哈尔滨医科大学纳入黑龙江省特色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及省政府重点建设院校(参照“211工程”院校标准),积极支持哈尔滨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国际交流、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转化医学平台建设等,并对建设项目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而这一切预示着哈医大的发展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哈医大的成绩单上写满辉煌 哈医大获批部委省共建大学当之无愧,翻阅哈医大的这十年来的成绩单,方方面面都书写着辉煌。 哈医大作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医学质量认证(36项全部达标),七年制教学水平评估(27项全优),本科教学水平评估(19项指标全A),国家理科基地评估优秀。主编“十一五”、“十二五”教育部规划教材46部、卫生部规划教材57部、数字规划教材6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1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是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试点院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获中华医学会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哈医大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药理学外科学医学遗传学社会医学)、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李璞吴坤姜洪池杨宝峰)、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孙殿军赵世光张凤民)、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 哈医大位于全国医科大学综合排名前列,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博士招生规模分别增长80%、14%。哈医大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单位,“临床医学专业(英文授课)来华留学生”高校。 哈医大研究和评价了50余种药物,揭示了相关受体、离子通道在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靶点;发现微小RNA是调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心衰的关键分子与潜在防治靶点,成功研发多种新药。三氧化二砷(亚砷酸注射液)、双黄连、盖中盖、粘连平、大明胶囊、常轻胶囊、红树莓等药物、颈部手术固定器、C型齿环等科技成果成功实现转化。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省政府最高奖等各类科研成果奖92项。 解放初期,哈医大石增荣教授成功实施角膜移植手术,曾震惊全国;1958年,赵世杰教授做了影响深远的狗头移植手术;1992年夏求明等人开展的心脏移植手术,不仅使受术者成为了存活时间长、生命质量优的换心人,同时引领并推动了我国移植领域的发展;目前,哈医大肝脏脾的移植、小鼠头的移植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哈医大率先开展肺癌在体分子分型的新型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基础研究,多功能分子成像肿瘤诊疗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出了“肿瘤系统分子成像”的新理念,探讨研究了分子成像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摘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哈医大制定了《砖茶含氟量》标准,明确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分布、流行强度及发病机制,为我国碘乏病防治措施与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流行病学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并获得了2015年“中华人口奖”。 哈医大在国内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营养学研究领域,解决了功能性食品评价的关键技术,在食品安全应急与检测预警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空白。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各类成果奖21项。 哈医大专家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973、863、卫生行业专项等国家重点、重大研究项目18项。哈医大承担了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我国重大寒地疾病(高血压)防控对策国际比较研究,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规划——医药卫生领域,已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国家的层面,担起了特殊的责任。 哈医大的五所附属医院均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与10年前相比,开放床位数增长3倍、门诊量增长3.5倍,出院人次增长4.4倍、住院手术人次增长6.5倍。 哈医大是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主席单位,校长杨宝峰院士为中方主席。哈医大组建了中俄医学研究中心(13个研究所),目前哈医大教师和学生赴俄交流767人次,签署合作项目25项、科研合作协议27份,并举办大型国际会议25场。 哈医大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获批部委省共建大学是哈医大近90年积累的呈现,也是哈尔滨医科大学走向未来的新起点。 加强医教研协调、促进医疗服务、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医药卫生与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既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崇高的追求,也是省委省政府、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的殷切期望。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医科大学的建设目标,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与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经过反复沟通,审慎论证,共同签署共建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协议。 共建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将与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一同加强对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宏观指导和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积极性,将学校纳入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及省政府重点建设规划,并参照“211工程”院校标准,积极支持哈尔滨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国际交流、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转化医学平台建设,为协议的顺利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和相应支持。 省教育厅厅长徐梅说,此次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批部委省共建大学,省教育厅也将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对哈医大的政策扶持、科学指导、经费投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更好的项目支持与政策保障。同时也希望哈尔滨医科大学能够抓住部委省共建大学的机遇,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科学定位、凝练特色、培养大师、服务社会,不断提升学校整体水平和实力,跻身国内医科大学前列。 省卫计委主任赵忠厚说,哈尔滨医科大学和黑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大学正式启动,这是黑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大跨越,这将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及附属医院的发展后劲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省卫计委将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学校附属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项目、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合作项目等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同时也希望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能够以省委部共建大学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牢记为民理念,抓住机遇、认真规划,为龙江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全省、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梦想实现的一刻,哈医大人并没有松劲儿,他们正在朝着更高远的目标奋进,一张新的、更宏大的蓝图正在大家眼前徐徐铺陈开来。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说,在教学上,我们要进行一次全新的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同时,引入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中国特色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在科学研究上,要创新瞄准重大课题,抓好成果转化,端正学风;在医疗方面,我们要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善医患关系,探索医疗新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未来,哈医大还将在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同时,全面推进医疗、教学、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此外,哈医大还将从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局出发,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巩固药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外科学(普外)的国内领先地位,逐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推动遗传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内科学(心血管病)、麻醉学、生物信息学、病原生物学、内科学(血液病)、外科学(神外)进入国内学科前列;突出医学特色,凝练发展方向,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学科和具有发展潜能的新兴学科,逐步形成以医药学科为主体,相关学科同步发展,结构布局合理,集成优势明显的学科群。同时,哈医大将把握机遇,全面推进与世界著名大学的合作,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联合攻关,切实提高树立哈医大的良好品牌和形象。 省政府也给哈医大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学校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的精神,按照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和标准,以服务龙江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深化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以共建促进步,以共建促发展,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要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科研队伍、高水平医疗队伍和高水平管理队伍为重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优质诊疗服务、创建先进校园文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圆满完成共建协议要求的各项任务和指标。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田文媛说,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所有的点滴进步,都是全体哈医大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非常珍惜部委省共建大学这一发展契机,必将集全校之力,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积极参与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作用,推进学校全面发展,为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哈医大获批部委省共建大学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