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备受瞩目的500万元大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空缺。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谁有资格获此大奖 两类科技工作者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一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二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分别有1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度,首次空缺。近年获奖者以国防科技领域资深科学家居多,获得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中国氢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院士。 最高奖缘何再度空缺 候选人得票数均未过半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 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据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这些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屠呦呦为何未能获最高奖 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的评审有严格的流程:推荐→形式审查受理→初评→评审→审定→审核→审批→颁奖。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 “屠呦呦先生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过去,青蒿素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其他奖项。”这位负责人说。 获奖者有多年轻 “70后”超过一半 从2015年国家科技奖获奖情况看,青年人才正在成为引领“双创”的主力军。 自然奖和发明奖完成人中,“70后”超过一半。三大奖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54.3岁。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6岁。自然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潘建伟45岁。自然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周峰39岁。发明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潘丙才39岁。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黄志勇38岁。 可以看到,在国家级科技奖励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开始“冒尖”,活跃在科技创新第一线,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获奖外籍专家总数破百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中国政府颁发的五大科技奖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外国科学家、专家和外国组织与中国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鼓励和促进中外科技合作,奖励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专家和外国组织,中国政府1994年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据统计,自1995年正式授奖以来,至2014年共有17个国家的94位外籍专家和两个外国组织被授予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刚刚颁发的2015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有来自瑞典、日本、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和荷兰的7位获奖者,使得获奖外籍专家的总数突破了百人。综合新华社电 让“中国芯”照亮世界 通电后,一片硅衬底LED芯片发出了明亮的蓝光(1月1日摄)。巴掌大的蓝色圆形硅片上,一层层“生长”着多种半导体材料,两千个毫米见方的芯片整齐分布其中。由电变光,芯片发出神秘的幽蓝光,投射到荧光粉上,顿时柔和的白光洒射开来。正是这小小的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诞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家、唯一实现硅衬底LED芯片量产的国家。 “中国芯”,令国人骄傲、世界震动。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花落“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奖的背后,是一颗颗跃动的中国心,是一簇簇永不停歇的自主创新,是一个持续19年的蓝光梦。新华社记者周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