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会“2+1”试点为农垦改革发展破题(一) 核心提示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垦区一直社会负担沉重。由于不具备财税职能,教育、文化、社会治安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支出只有一个来源:土地利费。逐年增多的土地利费让经营者难负其重,成为职工增收的瓶颈、干群矛盾的焦点。为黑土地减负,是农垦改革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 2012年10月11日,省政府七十九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三江、九三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设立方案(讨论稿)》,决定赋予垦区试点单位财税职能。建三江管理局和九三管理局作为试点单位,在完成交给地方基数的基础上,新增税收返还用于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从而达到垦地双赢的目的。 2012年12月,建三江管委会和九三管委会相继挂牌成立,2013年8月1日,建三江和九三管委会地方税务局分别揭牌。2015年1月1日,作为农场级试点的共青管委会成立,2015年5月8日,共青管委会地方税务局正式运行。这样,就形成了垦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管委会“2+1”试点模式。 □刘加海 本报记者吴树江 春时,春景。广袤的三江大地春意正浓。 走进农垦建三江创业农场双盛稻米加工厂,一袋袋加工好的大米码放整齐,正在准备外运销售。经理吴士国高兴地告诉记者:“2015年双盛稻米加工厂扩建的同时,还有20家企业和我们一样看中了管委会为企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陆续投资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扩大再生产。” 几年前,“管委会”这个词对垦区人来说还很陌生,现在却成了企业和农户常挂在嘴边上的一个词儿。 建三江管理局党委书记陶喜军说,管委会成立三年多来,不仅解决了垦区无税收职能体制的问题,而且实现了管委会税收的快速增长。2013年至2016年4月,管委会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27.6亿元(国税5.02亿元、地税22.6亿元),其中县级税收收入13.6亿元(国税1.44亿元、地税12.1亿元)。管委会超基数留用部分总计3.04亿元。今年一季度,管委会紧紧抓住县级财税改革这一契机,攻坚克难,各项收入实现“开门红”,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6.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 自主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来资本,成功实现借力发展 仅2015年一年间,建三江管理局利用管委会的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水产养殖、度假村、汽车农机销售4S店、超市、大米加工,仓储物流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10余个项目,累计投资近17亿元。 今年5月9日,对于浓江农场来说,是一个好日子。黑龙江省信诚电站工程有限公司与农场签订投资8000万元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信诚电站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纪志丹说:“正是因为建三江管理局有了管委会职能,通过制定和运用优惠财税政策,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才让我们有信心到这里投资办企业。” 在建三江经营家电生意多年的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孟祥义逢人就说,现在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生意举步维艰。管委会成立后,采取鼓励和扶持政策,让我们找到了发展空间。 建三江管委会成立后,依法合理降低了税率,使个体工商业得到迅猛发展。垦区工商局建三江分局局长王国华告诉记者,现在建三江常住居民22万人,有市场主体资格的就达到1.5万户,差不多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 “管委会试点是省委、省政府从体制机制上为垦区改革发展破解难题、寻找出路。经过3年的运行证明,赋予垦区部分财税职能这一重大突破,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建三江管理局调研员孙道东深有感触。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过去,位于建三江管理局局直地区的建三江经济开发区占地7.59平方公里,而成立管委会后,建三江1.24万平方公里辖区都成了开发区。财税政策激活一池春水,“场长变市长,全员抓税源”。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工商运建服等多项产业活力显现。2014年,建三江管委会税收收入6.79亿元,超基数8700万元;2015年达到9.53亿元,超基数留用部分2.17亿元。 金融机构集中进驻,借贷成本降低,经济发展释放活力 金融机构扎堆儿,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建三江经济的活跃程度。随着管委会的建立,哈尔滨银行将双鸭山分行建三江支行升格成为农垦分行,2014年12月25日正式挂牌。从建三江支行行长到农垦分行行长,教景军见证了管委会成立前后金融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升格为地市级分行后,决策链条缩短,授信权限扩大,放贷速度加快、规模加大,在支农和中小企业发展上,更加便利。2015年发放贷款22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教景君感言,“管委会这种管理模式在现有农垦体制机制不变的情况下,用政策激发潜能,为垦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现在,仅建三江局直就聚集了9家金融机构,“按建三江管理局每年农业贷款60亿元计算,管委会通过和9家银行协商,降低利率,至少为职工减少1个亿的贷款利息,相当于建三江1000万亩耕地每亩地节省了10块钱费用,而且银行系统每年还能为建三江管委会财政贡献1.6亿元以上的税收。”孙道东说。 通过试行管委会这种新模式,建三江管理局全局税收收入连续增长,产业项目纷纷落地,以金融、仓储、物流和围绕小城镇展开的配套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年来,二、三产业GDP平均增速17.5%。 规划“三园五企”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今年,建三江管理局以全面推进稻米产业链条延伸、农业要素项目配套、非粮资源精深加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和小微工业健康发展为核心,重点引进“三园五企”项目。“三园”即扩建中粮建三江米业产业园、新建米糠油脂深加工产业园、机械设备加工产业园;“五企”即生态育秧盘项目、米粉项目、米蛋白项目、米糠油项目、米食品项目,使全局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 积极建立粮食生产安全质量体系、综合生产经营体系、加工物流体系,解决产业基地、人才、资金短缺等问题,重点抓好管局经济开发区主要道路及铁路跨线桥,洪河、前锋农场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续建,前进农场工业园区外环路,创业、胜利农场工业园区道路扩建项目,打造龙头企业,使园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产业。目前,全局省级重点园区内现有152家粮食收储企业,固定仓容达到1300万吨,形成加工能力700万吨。 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的指导意见》,分别在行政促进、信贷支持、税收优惠、农场扶持、社会保障和服务等六个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鼓励创业人员开办经济实体,拉动当地经济,将发明创造或科技成果转换成市场认可的商业化产品。 “管委会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垦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了垦区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充分运用优惠政策,更好地激发潜能,进一步拓展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下步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建三江管理局党委书记陶喜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