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晖 《致工匠:创时代,工匠精神的30项精密传承》杨朝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6-4 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职业操守和负责态度;是企业文化、产品品质口碑与魅力的源泉;是祖祖辈辈工艺传承与突破创新的不竭动力。本书紧扣“创时代”“工匠精神”主题,详细阐释了新时代需要的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故事一 不断进取,成为专家 中央电视台原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中国农业大学的讲座上给台下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忠告:“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你从事职业的难易程度和薪酬水平如何,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成为这个职位上不可或缺的人。” 窦铁成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高级技师,虽只有初中学历,但他靠着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学知识,记下了60余本百万余字的学习、工作日记。在工作的28年间,他提出并实施设计变更6次,解决技术难题52个,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10次,为企业节约成本及挽回经济损失1380万元,被称为“电力专家”。 1979年,23岁的窦铁成实现了他的梦想:正式成为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电力工人。当时,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电工。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铁局电力技术培训班,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电力工人。但他并未停下进取的脚步,而是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他要的不仅是合格,还要知识渊博、技能高超。后来,窦铁成又自学了钣金工艺、机械制图、钳工技术、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高等数学等。 窦铁成只是一名普通的电力工,可他凭着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在28年间负责安装了38个铁路变配电所,且全部都是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当时,他还对进口设备的合理性大胆地提出了质疑,并成功排除了变压器的故障,这让法国的专家都倍感意外,不禁赞叹:“中国工人了不起!” 窦铁成不只是个人优秀,他带出的徒弟在陕西省电力工技能大赛上,包揽了全省前三名,获得团体冠军。工作期间,他为企业培训180人,把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工友;他教出的徒弟中有35人成为技师,5人成为高级技师,他也因此被大家尊称为“工人教授”。 一个只有初中功底的人,要读懂大学课程,其艰辛可想而知,但窦铁成坚持住了,完成了从实干型、技能型向知识型、价值型员工的转变,成为法国专家眼中的“专家型员工”。 故事二 被提拔之后 M从外地来到北京打拼。他先是在一家公司做业务员,因业绩突出,深得老板赏识,干了一年后,靠着出色的业绩被提拔为业务部的主管,工资翻了三倍。这时的他出去洽谈业务,已经无须再挤公交和地铁,老板特批可以让自己的司机送他去见客户,一来体面,二来能节省时间。 刚当上业务主管时,他还是像从前一样努力,每件事都力求做到最好。渐渐地,开始有人怂恿他:“为什么那么辛苦呀?你现在是主管了,不必什么事都自己做,况且你的老板也不会去检查你做的每件事,你做得这么认真,他也不一定知道。” 起初,他并不拿这些话当回事,依然坚持着自己一贯的作风。可是,话听得多了,他就有点动摇了。特别是,当他尝试在一些小事上投机取巧时,发现老板并未察觉到,这让他不禁放开了胆子。此后,他不再专注于业务,而是把心思放在了察言观色、揣摩老板的意图上,感觉老板很在意的事,他就会做得很好;感觉老板不太在意的事,他就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在他担任业务主管一年多后,业务部在工作上频频出现漏洞,老板深入调查后发现,是他隐瞒了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可想而知,自己最信任的下属,依仗着自己对他的器重,玩起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老板觉得被欺骗了,对于这种品行有问题的人,一定不能留在公司。 原本拿着高薪、身处高位的M,就这么被老板解雇了。走到这一步,完全是他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导致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而奋斗是无止境的,即便是经过了努力取得了梦寐以求的结果,也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当你沉浸在慢慢品尝和享用成功之果时,你可能已经被别人超越了。真正的成功,不是抵达某个目标,而在于不断的追求。 故事三 黑带代表着开始 我有一位学习跆拳道多年的朋友,历经艰辛,终于熬到了黑带。在接受来之不易的黑带仪式上,老师问他:“在授予你黑带之前,你必须接受一个考验。”朋友点头,说自己准备好了。老师问他:“你知道黑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朋友想了想,说:“是实力的体现,是跆拳道者的荣誉和责任。” 老师摇摇头,显然不太满意他的回答,说:“尽管你的技能可以得到黑带,但你还没有到接受黑带的时候,继续练吧!”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只得继续练习。 三个月后,老师又问他:“你想到黑带的真正含义了吗?”朋友说:“代表着不受黑暗与恐惧的影响。”没想到,老师还是摇摇头,叹了口气就走了。 半年之后,老师再次提起先前的问题。此时,朋友已经过了刚刚拿到黑带时的兴奋期,心情非常平和,加之前两次老师的否定,也让他沉静了许多。他对老师说:“黑带代表着开始,代表着无休止的磨炼、奋斗和追求更高标准的起点。”这一回,老师终于笑了,拍着朋友的肩膀说:“看来,你是真的理解了。” 世界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参加过1364场比赛,踢进1282个球,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万千观众被他超凡的球技所折服,就连对手也对他拍手叫绝。当他个人进球满1000个时,有记者问他:“你认为自己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 这种心态,很像联想提出的时刻“归零”。许多员工在最具竞争优势的时候放弃了努力,沉浸在眼前的财富、荣誉和职务的短期利益中,沾沾自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殊不知,人只有放下眼前的成就,不断地超越自我,才可能获得长远的成功。不管现在的你处于什么位置,你都要提醒自己,成功永远在“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