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新英 日前,记者走进距离哈尔滨市区100多公里的尚志市乌吉密乡九北村龙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路边的一块牌匾——哈尔滨市“互联网+农业”食用菌高标准示范基地尤为醒目,走进整齐的一排排钢构大棚,发现这家合作社种植食用菌确有“门道儿”。 在一栋大棚内,记者看到了一个白匣子——“物联网智能棚室小管家”,龙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曲长江向记者演示了这个小管家的用途,轻点手机内的APP,大棚内的水管就开始浇水了。他告诉记者,每个大棚占地360平方米,棚内分8层可摆放30000个蘑菇盘,如果蘑菇盘缺水,只要有网就能浇水,人在哪无所谓。而在大棚外,太阳能路灯旁边,还有一个名为“物联网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装置。曲长江说,小管家是监测大棚内温度、湿度等数据的,而这个棚外的装置是监测整个基地的大环境的,包括PM2.5、PM10、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环境温度、湿度等数据都能实时监控。曲长江告诉记者,他们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以种植滑子菇为主,现有大棚108栋,基地占地面积286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这套设备是今年4月份引进的,是由哈尔滨神州精英科技公司开发的“神州精英智慧农业应用管理系统”,虽然这套系统花了200多万元,但是却节省了20多名人工,最重要的是效率提高了,效益也更好了,他觉得花的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2015年4月动工建设,当年销售滑子菇970多吨,创产值770多万元,纯利润170多万元,其中有380吨销往俄罗斯,生产最高峰达到一天上市3万多斤。曲长江笑着说,我们是边平整土地、边建大棚、边生产的“三边”工程。在投资这个食用菌基地时就想着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整个基地有200多个摄像头,在合作社农业信息管理平台上,能够实时的看到整个基地的任何角落。管理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和物联网智能棚室小管家对话,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对这个大棚进行智能化管理。 在合作社农业信息管理平台上,记者通过六块大屏幕看到了该合作社的细节,工作人员演示了如何根据数据随时对大棚发出各种“指令”。曲长江说合作社结束了以往种植食用菌靠天吃饭的历史,通过棚室种植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目前管理108栋大棚就用了7人,一年仅人工费减少支出40多万元。每个大棚创造经济效益3.5万元至4.5万元。 九北村有30多年种植蘑菇和木耳的历史,很多村民都掌握制作食用菌袋的技术。该合作社带地入社农户有148户村民,村民带地入社土地有补偿,在合作社工作领工资。村民满桂彬说,他有种植食用菌的经验,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就向合作社说了种植的意愿,没想到合作社给他出资20万元,他今年种植了13万袋滑子菇,目前长势不错,期待今年的好收成。 虽然合作社刚成立一年多的时间,曲氏兄弟又有大动作了。曲长江的弟弟曲长宏给记者拿来一沓滑子菇出口的报关单,他说,一家企业采购我们的滑子菇销往俄罗斯,价格是3.7美元,我们卖给他们才3.3元,我们必须树立品牌,卖出好价钱。今年合作社建了现代化冷库,上了一条生产线,并开始申请注册“九北龙大”商标,可以对食用菌、果蔬进行速冰生产加工,可冷冻滑子菇粉。曲长江说,合作社必须延长食用菌产业链,向深加工要效益。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过二维码追溯管理系统对单个产品赋予唯一身份证,实现一件一码,做大做强“互联网+农业”,让“九北龙大”走进千家万户、闯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