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五常市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花香生态体验区。本报记者王志强摄
种植业调结构 鸭稻米卖得俏 开栏的话 为在全省上下形成奋力走出黑龙江振兴发展新路子的浓厚舆论氛围,对外展示龙江谋振兴、闯新路的精神气象,11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省直主要媒体“金秋走龙江”集中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启动。 在此次采访报道活动中,本报将聚焦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要围绕我省“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龙江丝路带”和“一号工程”建设等内容,分别以“金秋走龙江·看创新”、“金秋走龙江·看转型”、“金秋走龙江·看开放”为主题,深入哈尔滨、大庆、伊春、牡丹江等我省11个地市进行采访,并集中推出我省在创新驱动、转方式调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对外开放等领域发展亮点的典型报道,生动呈现我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集聚、新的经济活力不断激发、新的优势正在形成的良好态势。 □本报记者彭溢 11日,“金秋走龙江”采访团一行驱车来到五常市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花香生态体验区。记者看到,金黄色的稻穗已经收割完毕,在鸭田里码成了稻垛。当地农民告诉记者,为保证大米的口感达到最佳,合作社没采用机器烘干,而是选择在田里自然晾晒。 “今年的1000亩鸭稻米,一个多月前,就已经通过淘宝和网上众筹平台等以49元每公斤的价格订购一空。”谈起今年的收成,五常市金福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笑意盈盈。 记者发现,鸭稻田里的垄距比普通的稻田宽了约手指长的距离,这就意味着产量会少很多。“鸭稻米一亩地的产量是200公斤,你别看产量少,一亩地的毛利却是普通稻米的十多倍,而且供不应求,从今年播种开始,就有很多南方消费者预定了鸭稻米。”五常市乔府大院种业公司总经理向文秀笑着告诉记者。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你看这稻壳自然裂缝大,成熟度好,说明稻米生长期的肥量小”,拿起一束稻穗,向文秀介绍说。在这里,鸭粪取代了化肥,鸭子吃虫代替了农药,鸭子吃草、走动替代了除草剂,鸭群的田间活动更有助于稻米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田间的质量可追溯系统24小时记录鸭稻的生长情况,也让老百姓吃着更放心。 据介绍,五常市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有1000亩鸭稻生态田,还有15000亩欧盟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采用欧盟标准种植的有机稻米,由于采用生物有机肥料、杀虫灯除虫、人工除草、智能化灌溉等形式进行生产管理,在市场上卖到了25元每公斤。 入社的农民们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然而在4年前,作为五常市一家大型水田专业合作社,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曾面临资金短缺和水稻销售两大难题。“那时种得最好的大米最高才卖10元每公斤,而且由于市场的认可度不高,很多都卖不出去”,乔文志回忆道。金福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实力较强的农业企业。2012年公司正式与王家屯合作社携手,并为合作社注入资金400万元,带地入社10000亩,不仅解决了合作社面临的资金和销售难题,还实现了社企联手、优势互补,形成了农民主体、企业入社、自主经营、利益共享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同时带领农户依托技术创新调整种植结构,使稻米的最高售价提高到49元每公斤,实现了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此外,合作社依托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把经营领域从单一的水稻生产逐步向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拓展。从2014年起,合作社投资兴建了“五常市稻花香生态体验区”,在完成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景观景点,完善了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初步打造成了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稻米文化展示、品牌宣传推介、休闲采摘游乐、田间风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新亮点,不仅拓宽了周边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而且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王汝壮介绍,产自五常的大米均实现了从种子到种植、加工、销售环节的全程可追溯。获得“五常大米”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的产品公示在五常臻米网,消费者可在购买前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