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时代,人是被异化的,成为流水线上的一个工序。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就分了文理科,到了工作的时候,又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专业,而失去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现状。然而艺术是真正焕发人对自我全面认知的手段,通过对世界上、对周围环境的美的观察,获得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也发现了自身的一种美。而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非常大的欠缺,第一个就是认为艺术是为那些有艺术特长的孩子或者人才所准备的专业化的教育,而不是普惠的,能够惠及每一个生命体成长的手段;第二,就是用成年人、成人化技巧的传授,代替了爱的启蒙,代替了创意、想象力的启蒙启发式的教育。 新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审美能力的“现代工匠”,对于制造业和工业,能够给它赋予艺术和创意,包括设计的种种美感。看看今天的中国制造,是否还仅仅满足于廉价的商品,粗制滥造,缺乏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且对人和环境造成很多破坏。还是说我们在培养我们今天的90后、95后、千禧一代,以及新一代的制造工人,他们不仅仅在完成流水线上的一道工作,勉强地养家糊口,而是他们在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和美,想象一下这样的激励,会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举一个例子,在我们基金会的工作中,有一个少年艺术团,是吉他队,我们中间的一个孩子,他一直就想要一把吉他,我们的一个音乐家送给他一把吉他以后,他天天在家练。在他的小小的空间,大概只能放一张简易床。外面就是每天轰隆而过的高铁,它的环境是充满噪音的,在那个环境里他非常爱他的吉他,在过年的时候可以为父母弹上一曲,抚慰他们的艰辛。在16岁的时候,像很多打工子弟的孩子一样,他不再继续学习了,上大学不是他的梦想,他到了餐厅打工,成了一个洗碗工,当我们的志愿者去回访他的时候,问他当年学的吉他还有用吗?他说当然有用了,他的理想就是要做一个特别棒的大厨,而且这个大厨一定是良心大厨,不会用地沟油,会用最好的食材创造美味的食品。他的吉他给他带来这种美的享受,所以他跟他的工友们,在一天的辛劳以后会弹琴、唱歌。他会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弹琴、唱歌,他的生活从此会不一样。所以,艺术可以成为每一个人,包括普通劳动者在内的每一个人的终身朋友,带给他们精神慰藉和美好生活,也成为人际交流和爱的表达方式。 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红场美术馆的开馆,也祝贺哈尔滨市民有了这样一个市民文化的公共空间,我想在这里获得交流和收益的不仅是今天的各位,它推动的是城市的发展、经济和精神的发展,同时也培育着有审美、有追求、有精神和文化意识的新一代劳动者。我祝愿红场美术馆,能够成为哈尔滨的一个新地标,不仅是物理的地标,也是精神的地标,不仅记载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也创造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