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新华社记者陈芳白国龙胡喆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过去五年我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7.67%,今年我国发射次数将跃居世界首位。未来,一批航天重大工程接棒,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27日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近年来令人瞩目的航天成就,定位了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新坐标。 从“东方红”到“航天梦”:一曲星梦六十载,一路走来一路歌。我国正积极制定落实有关政策与措施,推动航天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到2030年左右,我国将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 年发射次数将跃居世界首位 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今年,新一代的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继首飞成功,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近五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86次发射任务,将100多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97.67%,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高密度发射能力持续增强。 据悉,今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将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航天创建60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随着未来我国对重型火箭、无毒无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运输火箭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关,我国进入空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将越发轻快。 百颗应用卫星“蓄势待发” 2015年,我国提出构建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形成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能力。 其实,遥感、通信、导航卫星的应用早与你我生活密不可分。利用风云气象卫星云图制作的天气预报,每天近10亿人收看;通过通信广播卫星,大众能随时了解信息变化;北京、上海等地最近“火起来”的共享自行车使用的就是卫星提供的服务……那么未来五年,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怎样的“小目标”? 李国平解释,我国要形成全球数据及时获取、接收和处理能力,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多尺度、近实时的高分辨率观测能力;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满足人们在飞机、车船上移动接收广电节目、娱乐信息的需求;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持续统筹推进北斗地基、星基增强系统建设,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更为可靠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扬帆“火星行”“嫦娥”再奔月 白皮书指出,2011年以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备受关注的“探月工程”未来还有“大动作”,将在2017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2018年前后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2020年左右,将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实现从月球极区采样返回。 白皮书显示,除继续实施已有航天重大专项,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也将启动,包括: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重点开展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 同时,开展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10米直径大箭体结构等关键技术攻关……未来10年左右,我国将实现低轨运载能力从25吨级到100吨级的跨越。吴艳华介绍,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拟命名为“长征九号”,有望于2030年前后首飞。 我国还将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提升空间飞行器的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一司司长李国平介绍说,推进天基信息网、未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的全面融合,将形成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同时,重点突破在轨服务维护技术,提高空间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航天器在轨安全可靠运行。 2030年左右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一位西方哲人曾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国已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此次白皮书中,航天强国发展愿景首次被提及,并从创新发展能力、科学探索能力、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等方面做了阐述。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它深刻改变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吴艳华指出,面向未来,我国提出航天强国发展路线图,计划用15年时间,建成先进开放的航天工业体系和空间基础设施,到2030年左右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据悉,我国首部航天法已进入全面论证起草阶段。李国平表示,目前已完成共计49条的航天法条文草案的编写,正按计划推进相关工作。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与国际社会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 正如白皮书所言,未来五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