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本报记者韩丽平薛婧 AC352首飞当天,观众中最激动的当属AC352直升机项目研制团队的队员们。他们十年磨一剑,心怀梦想、不断超越,完美地实现了这款先进中型直升机飞上祖国蓝天的梦想。中航工业哈飞副总工程师、AC352直升机项目总师杨广朝说:“我们这支团队无论技术员、管理员,还是工人都非常让人敬服。”近日,记者走进这支团队,听他们讲述AC352直升机研制背后的故事。 难忘的法国“除夕夜” 2004年,中法两国敏锐地捕捉到7吨级直升机的市场需求,于是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框架协议。2005年,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航工业哈飞与空直公司签订正式合同。 2006年1月16日,时任中航工业哈飞副总工程师、中方项目经理王义带领由哈飞、直升机研究所等5家参研单位组成的31人中方项目团队,赴法国马赛开始了AC352/H175直升机的定义工作。双方成立的共同设计办公室(CDO)设立在空直总部的一栋二层小楼里。中方派出了设计、工艺、质量、供应和客服人员,参与到前期的工艺方案评审、编制零级网络图等工作中。时任中航工业哈飞工程技术部副总工艺师、中方制造经理刘建波回忆说,初到异国的新鲜感很快就被大量棘手的工作淹没了,队员们一丝不苟地投入到工作中。由于人员有限,队员们既是设计员和工艺员,又是计划员和翻译,大家只有一个目标——高质量完成工作,早日回国。 工作开始后的第12天就是除夕夜,为争取时间,队员们选择留在法国。大家商量着包饺子庆新年,也祝愿型号早日研制成功。没有擀面杖就拿啤酒瓶代替,没有菜刀就用法式面包刀,眼前的困难就像型号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一样,都迎刃而解。可是,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有人沉默了、有人哽咽了,被忙碌工作冲淡的思念在此刻汹涌袭来。大年初一,队员们又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文化上的差异、工作中的交锋、生活上的困难,都被队员们用智慧化解,一项项工作高效完成,一个个设计方案达成共识。 专注于每一个细节 作为总牵头方,2007年6月,中航工业哈飞成立了项目办公室。负责协调中外厂所的合作协调工作,包括项目并行管理、顶层文件建立、程序和标准文件分类以及现场20余名空直人员的协调和翻译工作。四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小伙子挑起重担。面对错综复杂、铺天盖地的工作,他们开启了“7·16”工作模式。“忙,但不能乱,每个细节都关乎成败。”这是他们给自己定下的规矩。“谈判桌上一字千金,稍有懈怠就是重大损失。”每次商务会谈前,他们都会字斟句酌地思考每个单词、每句话,英语交流不同汉语,必须慎之又慎。AC352项目办公室主任张楠回忆说,2012年,洽谈批产及技术支援合同时,他们凭借对项目的深入了解,抓住关键细节,严谨措辞,让高额的技术支援费用顺利归零。 2012年11月,AC352直升机零部件全面投产。“只有每个零件都是精品,总装出来的飞机才能是真正的精品。”桨叶成型精度要求非常高,5片桨叶必须重量相近甚至相同,可桨叶原材料在常温下的寿命只有8小时,顿时,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了旋翼车间。2014年8月末,首片桨叶开始成型。清晨4时,工人就将原材料从零下18摄氏度的冷库中取出,静置4小时达到常温后,工人便搬出了称重“神器”——高精度数显天枰,对原料一点点称重,高级技师赵文峰、张云玲争分夺秒地进行材料铺层、模压成型,每块原材料、每个环节都要反复称重,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纠错。工艺、质量、空直人员悉数到场,从早上8时到下午4时,一干就是8小时,所有人都顾不上吃饭,紧紧盯着旋翼铺层。合模、加温、恒温、降温,又是8小时的等待。高级工李海军丝毫不敢松懈,时时监测温度,不知不觉间,大家熬过了最困乏的午夜。温度降至60摄氏度,启模。工段长牛刚回忆说:“10天,看着5片如工艺品般的桨叶加工成型,而且重量相似度极高,特别开心。” 攻坚克难书写传奇 2014年元旦,AC352机身总装下架。6月,燃油系统装配工作启动,由于部装车间从未装配过软油箱,车间请来了生产厂商阿左公司,可对方也没有相关经验。工艺员杨海涛、王雯萱积极与厂商研究方案。5个油箱相互联通,装配难度非常大,最大的油箱能容纳下两三个人,油箱口却非常小。三四个工人合力把油箱抬到机身上,装配工付英男二话不说跪在平台上,把头和手探进油箱操作。呛鼻的味道,闷热的环境,高难的装配姿势,一会工夫就大汗淋漓。5个油箱足足装配了20天,付英男的体重也掉了10斤,工友们戏称他是“英雄的男人”。机身如期交付总装那天,付英男说,“每攻克一个难关都感觉很幸福,我想看着它飞得更高更远。” 架外铆接完成后,忙碌的重点便转移到总装生产线。项目办公室承担起了合同中空直份额成品件的催缴工作,质量保证部、供应保障部加入到成品验收工作中。大量的协调、验收工作,让大家切身地体会到时间紧迫、压力巨大。 总装车间专门抽调了10人组成总装团队,白天配合空直人员处理问题,晚上研究有限的技术文件,推进科研生产工作。2016年春节,空直工作团队即将回国,可是电缆敷设电气系统问题还未解决,大年初二,技术主任、工艺、工人赶到现场,与空直人员反复研究、排查,经过6天努力,终于在大年初七理顺了电缆敷设工作。副总质量师张岩说,“总装线上的小伙子都是二十六七岁的年轻骨干,虽然总装车间从未接触过国际合作项目,但他们认真负责、勤恳奉献的工作态度打造了高质量的产品,两年两个月零11天的努力,他们交出了精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