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车轮 12岁的刘颢苏,今年上初一,学习打冰球两年了。2016年12月14日至12月18日,他进入由国家体育局主办的“2016年全国青少年冰球训练营”训练。小伙子当时特别期待这次入营训练,“就想趁机显摆显摆刚刚从美国直邮过来的冰球新装备。”他的母亲苏女士笑着说。 冰球,亦称“冰上曲棍球”,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集体运动之一,当然,更是速度较快的一种,在欧美地区极为流行。它是冬奥会最重要的比赛项目,门票收入和观众人数占到整个冬奥会的70%以上。近两年,冰球这项小众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项目,逐渐走进我省公众视野,并且越来越受到欢迎。 虽然小众,却仍是我省传统冰雪运动项目 “实际上,冰球仍然是我省传统冰雪运动项目。”哈尔滨市新康小学校冰球教练冯雷说,“我是冰球运动员出身,以前冰球运动在我省还算普及。”1981年出生的冯雷,从7岁开始便学习打冰球,如今的他还是国际级冰球裁判员,更身兼国际冰联初级裁判指导员的身份。冯雷告诉记者,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一代人,尤其喜欢冰球运动,“我听我父亲说过,他们那代人,工厂就有冰球队,朋友之间也经常一起玩。”冯雷说。 之所以让冰球变得小众,原因有很多。采访中很多家长提到学习这项运动的费用,苏女士说,每月的学习费用是500元,“贵的是装备,拿小颢苏刚刚从美国直邮回来的装备来说,我是在国外网站打折的时候买的,算上关税,折合人民币大约6000元左右。在国内,同等进口装备的价格大约是1万元左右,节省了三分之一的价钱。而这一套装备也就能够使用两年。”苏女士这样形容打冰球,“又上瘾又烧钱。”她转而又道,“这比在北京学习打冰球省钱,北京是按课时收费的,一节课的费用可能就要200至300元左右,再算上必要的装备更新,每年花费有四五万元,这可比孩子参加其他所有课外培训班的总和还多。” 另外,冰球运动还受场地所限,“冰太少。”哈尔滨市前卫锋翼冰球俱乐部负责人魏春晖说,“哈尔滨市范围内不超过十块冰场,大部分冰场以服务专业球队为主。”“而且,今年一些冰球场地还在维修。”冯雷说。 目前,公办小学和私人俱乐部是我省非专业的青少年学习冰球的重要途径。冯雷于1999年退役,转业到新康小学任职体育教师,2001年开始组建学校的冰球队。2006年,美国纽约长岛人俱乐部通过中国冰球协会在全国选拔有条件的小学,冠以“冰球希望学校”之名,并资助这些小学的冰球队建设。全国范围内被选上的学校,哈尔滨有七所,新康小学是其中一所。魏春晖则联合了曾经的专业冰球队队友,于2013年成立了私人俱乐部。两人掐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哈尔滨市打冰球的孩子也就1000多人。 承受越多收获越大,体能信心“小超人”初长成 冰球这项小众运动,随着北京、张家口申冬奥直至成功的过程中逐步被公众认知。听闻,几年前,冰球在北京还只能算是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项目。一些有北美生活或者工作背景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滑冰场,跟一些退役冰球运动员学习。当时这部分家长的想法相当朴素:“冰球是个团队项目,让孩子们既培养了团队意识,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这部分家长中最鼎鼎大名的就是著名导演、演员英达。 的确如此,令苏女士欣慰的是,小颢苏自从打了冰球后,腼腆的性格变得尤为开朗,身体素质越来越棒,“我曾经用‘溜边’形容我儿子,凡事不喜欢主动,走路溜边,上课和团体活动也‘溜边’,除非老师点名让他做,他才会做。现在完全变了个人,特别开朗。体质、身体协调性等方面也越来越好了。”苏女士笑呵呵地说。 冰球真正的灵魂精髓不是技术本身,不是比分成绩,而是在孤独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小的自我如何建立强大的自信,人与人的沟通,互帮互助的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团队意识。这在多为独生子女的今天,是相当可贵的品质。”冯雷说,今年带队去齐齐哈尔比赛时,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会不自觉地照顾年龄小的孩子,“大孩子总会帮助年龄小的队友提拿行李和装备包。比赛中受到冲撞和委屈,大孩子也会主动去安慰和开解。在他们心中,冰球队就是一个大家庭,队友就是亲人。” 魏春晖表示赞同,“冰球锻炼的是团体意识、拼搏意识,孩子们做事会更加积极。训练中的磕碰、摔倒在所难免,现在承受的越多,以后的收获和成就越大。” 从小众走向大众,如何找到学与玩的平衡点 如今,国内制定了“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作为冬季运动的头号项目,冰球在中国的推广普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仅作为一项业余爱好,它也日渐成为一项我省青少年喜欢的时髦运动,青少年冰球运动的激情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今年,省体育局举办了多次青少年冰球赛事。新康小学、安阳小学、前卫锋翼俱乐部、飞扬俱乐部等联合举办了首届“哈尔滨联盟杯俱乐部冰球联赛”,冯雷和魏春晖说,“自发搞联赛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更大的兴趣。” 然而,摆在孩子和家长面前的仍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在冰球和学习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能继续将冰球运动坚持下去,还能不影响孩子的学业。苏女士坦言,每每看到冰球场上孩子虎虎生风、潇洒帅气的样子,坐在台下的她有着骄傲和自豪,“但面对现今的升学压力,成绩和分数是设置好的一道门槛,跨不过去就会与重点学校失之交臂。”随着小颢苏升入初中,苏女士也在考虑之后是否需要减少每周上冰球的课时。 冯雷认为,“我那个年代,要么选择进专业队当体育特长生,要么放弃打冰球。为何这样说?小学毕业后即便很多人想兼顾,可是没有地方继续去学,大部分初中都没有冰球队。现在的孩子也一样要面对这个问题,继续打冰球,训练势必会占用学习时间。”冯雷继续说,“但我始终觉得国内对打冰球的整体意识与国外还是有差距。冰球集合了很多球类运动的特点,手上动作、脚下动作、身体的力量运用和脑力的灵活度,四者合一才能将冰球打得精彩。我倒认为,打冰球更需要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要足够聪明才能掌握好冰球技能。” 采访中,家长和教练们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忘却学习压力,尽情享受冰球的乐趣。 刘颢苏(左)在冰球场上打冰球时虎虎生风、潇洒帅气。 本报记者吴树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