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嘉娣 新年伊始,我省在京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年货大集”,凭借“龙江绿”卷入进场观众6.3万人,卷走订单27.5亿元。这是一场成功的营销实战,我省绿色食品通过营销实现了“赢销”。 在我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这样一段表述,“只要勇于面向市场,选准正确路径,我们多年积累的绿色生态优势就一定能充分释放,为龙江人民创造更多财富。”“面向市场”前面的“勇于”二字令人深思。因为“重产轻销”“种强销弱”一直是龙江农业发展的固化思维和现实短板,没有勇气不能打破。同时面向市场还要有勇有谋,这个“谋”就是把“卖得好”摆到突出位置,进而靠“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既通过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又通过“强化营销”使农民在价值链上获得更多收入。 的确,观察农产品市场发展,不难发现,缺少品牌化、附加值低、信任缺失是不可回避的三个痛点。而这,恰恰是“龙江绿”最易着手、最有能力发展的方向。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营销是关键。现实看,生态、游击、绿色、寒地等龙江农产品的标签其实没有真正叫响,“东北大米”、“东北特产”这样的模糊概念稀释着龙江绿色农业品牌的含金量。因此通过强化营销,刻画龙江农产品品质优势,把体验式营销、展示性营销、众筹营销、微商营销等十八般武艺都充分 运用到龙江农产品的营销舞台上,用营销力引领龙江“绿经济”、激发龙江“绿能量”。 沿着这个方向思考龙江农业发展实际,过去农业只想产业链,通过集约化、机械化、精深加工等打造,我们的农业产业链不断拉长,但是价值链的文章还远远没有做足,价值还远远没有拿够。在麦肯锡对中国消费市场作出的评估报告中显示,中国有50%以上的消费者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品质最好,甚至价格昂贵的各类消费品。在调查的前五位消费品排序当中,大米居第3位,牛奶是第5位。这正是对我们进一步挖掘龙江农产品价值链的重要参考,绿色米、放心奶作为龙江农产品的“拳头产品”,品质有亮点、营销有卖点,大有可为,大有“赚头”。“谷为民命”,农产品是刚需,增值收入要突出价值链,通过质量提升、品牌营销获得更多增值收入,通过龙江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打造,从价值品牌中获得更高的溢价利润。 农业发展至今,勇于面向市场,强化市场营销是现代农业的应有之义。营销作为最基本的商业驱动力,让龙江农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个链环都释放动能,市场就会以可观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