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昭纯本报记者吴树江 建三江管理局党委面对经济下行的大环境,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提高居民收入、壮大区域经济、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采取广泛宣传动员、出台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等举措,大张旗鼓地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激发起大众创业的新动能,全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典型群体蓬勃兴起。到目前,实现民营经济实体2138户,比去年同期增加367户;个体工商户1.2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73个。 政策扶持为全民创业撑起一片天 2016年年初,管理局党委下发了《关于支持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精心组织实施“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工程。 为了提高扶持政策的针对性,2016年4月份管理局又接连细化出台了《2016年新创业者扶持政策管理办法》、《发展期企业扶持政策管理办法》和《全民创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三个配套文件,对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涉及的比较紧密的工商、税务、计财、人社、民政、工信委、商务、技术监督局等12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责任细化,压担子给任务。15个农场和局直各单位纷纷成立了推进全民创业工作领导组织,形成了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促进全民创业协调管理机制。 为了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舆论氛围,各级宣传部门集中力量,通过建三江信息港、建三江微博、微信平台和广播电视开设专栏宣传大众创业的扶持政策,专门制作了创业典型专题宣传片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将管理局的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广大居民群众中,激发人们创业的积极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总结选树了32个自主创业闯市场的人物典型事迹,编印成册下发到基层,让群众学有榜样、干有“钱”途。 行业支持为全民创业雪中送炭 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多次召开驻建三江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哈尔滨银行、农商银行、龙江银行、工商银行等九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协调会议,为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创业农场众泰和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初创于2009年,生产的水稻扬肥器、挑苗筐、微喷机、小型播种机等机械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远销湖南、湖北等省市,其中有八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然而,由于受融资困难影响,企业曾靠高息贷款维持生产,年增加财务费用上百万元,经管理局有关部门积极与哈尔滨银行协调给予贷款600万元,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困难。目前,这家企业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年产值达3000万元,年创利润600多万元,带动就业80多人。 据统计,2016年全局利用政策帮扶创业者323户,提供无息贷款680万元,减免房租、水电等费用64万元,为创业群众协调解决创业用场地1560亩,带动各类就业人员780人。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大户让地和水稻大棚二次综合利用等,还扶持了一大批从事种植、养殖的群众再创业。 典型引领为全民创业点燃火炬 管理局党委十分注重总结推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典型,用典型现身说法,激励广大群众创业的热情。2016年5月和8月,先后组织三期创业人才培训班,请专家授课,开展创业咨询指导,共计培训180多人次。人社、组织等部门积极为民营企业引进推荐各类技术人才和大学生66人次。7月和9月,管理局先后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场推进会,组织全局干部参观了10个农场的20多个创业典型现场,发现挖掘一批敢于尝试、务实创业的青年典型群体。 “支持全民创业,发展全民创业”像一束束火炬燃遍三江大地。张旬等三名返乡大学生创建了银翼精工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仅两年时间营业额就发展到200万元。201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的何培雄,带领几名大学生成立了“曲辰创新工作室”,开展新技术研发、农机售后服务和农机培训工作,先后研发了四项专利产品,其中有两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现在他又将创业的目光瞄准了农用无人机,已经成功开发了系列多功能无人机内部编程软件,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2013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的胜利农场返乡大学生孙进鹏,利用农场提供的林下经济用地及2万元无息贷款,养殖白鹅,创办起红掌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已规模养殖商品鹅2万只,预计今年可盈利30万元。干过建筑工人、烧过酒、开过收割机的八五九农场下岗职工姜绍武,2012年自主创业从事绿色葡萄栽培,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他的“桃园山庄”葡萄园面积已达到55亩,2016年生产葡萄2万多斤,酿酒30吨,实现纯收入60万元。 如今,走进隆冬的三江大地,人们处处感受到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股股暖流在升腾,在延伸…… 胜利农场大学生孙进鹏回乡创业饲养大鹅。李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