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王晓平 摄/本报记者苏 强 在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张颖教授可谓荣誉等身,因为她几乎包揽了所有学者在意的关键称号: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农业部“农业科技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长江学者”后备支持计划、全国优秀教师和国务院特殊津贴。同时还担任国际期刊Int Agric&Biol. Eng编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政府建议书编撰专家组成员。 这些头衔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意味着非凡的成就和荣耀,张颖教授当之无愧地摘取这些桂冠,缘于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围绕黑土有机污染防控与修复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篇,累计影响因子161.536。截止2016年6月他转引次数达到1053次。独特、前沿的研究领域,不断深入的研究成果,可望不日实现转化的科技成果,使张颖成为斩获专利和大奖的“专业户”: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已受理的发明专利9项;出版论著7部;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科研奖励12项。 2016年10月,记者来到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采访新上任的院长张颖,却遭遇一连串“没想到”: 没想到张颖的办公室如此简陋,没想到张颖本人如此年轻、温婉,没想到已经功成名就的张颖拥有别样的梦想…… 初见张颖,不是在臆想中宽敞明亮、汗牛充栋的办公室。经她电话指引,记者在资源与环境学院二楼走廊里来回寻找,一排高大的仪器发出低沉的噪音,恒定地刺激着耳膜,一间略嫌昏暗的房间里,十多个年轻人在电脑前认真地操作,时而讨论着什么。就在记者以为走错地方的时候,一位穿灰色高领衫、黑白格子裙裤、面孔白皙秀丽的女士应声出来,含笑语:“咱们在这儿谈吧。” 温婉得像小家碧玉,低调得像邻家姐妹,可就是面前的这位生于1972年的哈尔滨女教师无数次在国家、国际级场合“被答辩”、“被考试”时,以霸气与实力递交完美答卷,斩获无数奖项;也是这位只想“当个好妈妈”的学者,为了项目,三周内,八次进京,疲累至极,在飞机上聊着天就睡着了。“你怎样实现这矛盾的统一,走出一条神奇的成功之路?”面对记者的提问,很少接受采访的张颖时常将求助的眼神望向身边的同事兼团队成员、自己曾经的博士研究生王蕾和姜昭:“我是这样吗?”“你们看呢?” 在王蕾眼中,张颖老师是女神一样的存在。“老师很忙、很累:工作中,她是佼佼者,我们都膜拜;生活中,她美丽、优雅,会玩儿、会吃,大部分同学都品尝过老师的手艺。老师还是我们的知心人,给我们开会,相当于给我们充电。有一次老师出差在外地,我俩聊了半个小时,聊过之后,我又信心十足、干劲儿倍增了”。 男老师姜昭则看到了张颖的另一面:“张颖老师身上有老一代学人的严谨和坚韧,更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国际范儿’。她对青年学者十分关心,首先要求大家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情,把生活安排好。张老师性格柔和,从来不对学生发火,她愿意和同学们待在一起,大家也喜欢她,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团结、高效。” 面对学生兼同事的赞誉,张颖却很冷静,自己很幸运,“我只想当个好妈妈,却获得这么多荣誉。” 在学术界拿奖拿到手软的张颖,提到孩子和家人,心里十分愧疚。儿子常年跟着姥姥,难得吃上一回妈妈做的饭菜。一转眼,儿子高三了,和年逾八旬的姥姥住在江北。忙碌之余,张颖会委派朋友领儿子吃顿好的,权作母亲的一份心意。她说:“我希望当家庭妇女,为家人做顿好饭,照顾好孩子;做了科研,我感觉并不枯燥,只不过,得到的比预期高得太多,我要更加努力,多出成果——搞科研,如果不能为社会服务,到老的那一天会感到遗憾。” 现在,张颖正带领她的团队为土地污染修复做着细致的研究,一个优雅、灵秀的女人怎么会甘愿给土壤做医生?张颖介绍,2006年,她从国外留学归来,发现国内土壤污染修复有很多空白,“土壤质量决定着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土壤污染会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而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经验。”张颖毅然决然地开始了拓荒研究:土壤诊断、土壤毒理、土壤修复技术……踏遍白山黑水取样儿,往返于阿城农场示范基地和哈尔滨的实验室和课堂,奔波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学术交流答辩会……10年下来,张颖和她的团队已经研发出多种功能性土壤修复技术,将这种多功能土壤修复制剂投放到土壤中,可以边生产边修复,提升土壤地力,确保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利用。现在,张颖和自己的团队在为这种技术实现产品化一丝不苟地努力着。 王蕾老师心疼地告诉记者“老师工作起来就像换了一个人,很霸气,也很拼,总熬夜、久坐,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她的成就都是一滴一滴的汗水浇筑出来的!”而张颖的话题则始终离不开工作,“我从来没有感觉自己有什么不同”,张颖望着对面成排的奖杯谦逊地说着,那么云淡风轻——她没说,为了工作,自己多少次通宵达旦;她没说,怎样痛下决心,才把年幼的儿子推给老人;也没说,不会言语的土地,在她心中有着怎样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