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东宁市人民检察院(上) □本报记者那可 东宁,地处边陲,坐拥口岸,风景秀丽,林幽壑美,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在这片边疆沃土上,东宁市人民检察院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全省乃至全国检察系统的旗帜。2003年以来,他们四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荣誉称号,两次获得全国“十佳检察院”提名,两次荣记集体一等功,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科技强检示范院”……今年,他们又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在“守望正义——群众最满意的基层检察院”评选中,从全国基层检察院中脱颖而出,荣获第3名。 东宁市人民检察院,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做出了如此骄人的成绩,这引发了人们对“东宁检察现象”的深入思考。近日,记者走进东宁人民检察院,走近东宁检察人,深深感受到他们15年来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豪情与气魄。 边陲小院誓争第一 在“守望正义——群众最满意的基层检察院”评选出的“全国十佳”中,东宁市人民检察院有三个特点最为鲜明——地域最偏、院型最小、编制最少。可就是这么一个基层小院,却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这里的检察人用坚守与执着淬炼成钢,这里时时处处显示着一种誓做第一的精神。 对于这里的干警来说,所有单项工作如果在牡丹江地区检察系统评比中排名前三只能说普通水平,只有拿到第一才叫干工作。侦查监督科科长李延东是个出名的办案能手。当初,他为自己树立了这样一个目标——争取一年里办理100件案子,成为牡丹江检察系统中首位年办案破百的检察官。这在网上办公刚刚起步的十几年前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李延东硬是起早贪黑拿下了这个第一。“在我们这儿优秀是一种习惯。”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公诉科科长周丽萍所在的科室女同志多、业务量大,加班加点是常事,她还记得孩子上小学时,放学直接到院里,边写作业边等妈妈,实在饿了就和妈妈对付一口,因为“争做第一已经成为植入我们这支队伍的基因。”近几年,东宁人民检察院先后有十余名优秀干警被上级院选调,或到其他党政机关任职。最近3年,全院56名干警中有50多人次立功或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巡检国门服务边贸 东宁是我国沿边最大的对俄贸易口岸。近年来,更是深度对接龙江丝路带建设,承担起建设“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使命。 东宁市人民检察院将服务对俄经贸作为工作切入点,制定实施《为非公经济服务实施细则》、《履行职能服务对俄经贸企业实施意见》等制度规范,实施服务对俄贸易“入园”工程,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等四个境外园区确定特邀联络员,定期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根据园区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他们与17家企业“结对共建”,为100余家小微企业建立服务档案,协调在东宁市政府网站发布更新俄罗斯法律、法规和政策信息,聘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为对俄经贸企业从业人员讲授俄罗斯法律,编印了20余万字的《服务对俄经贸简明手册》。他们针对东宁对俄经贸企业在开拓俄罗斯市场中存在的恶性竞争、相互倾轧等问题,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促成协会成立。他们针对全省第一个中俄电子商务贸易一体化平台“达俄通”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及时向企业提建议,弥补监管漏洞,杜绝了企业员工非法买卖个人信息问题。 尚法为民心系百姓 对东宁检察人而言,法律不是纸面上冷冰冰的语言,而是服务于东宁人民的一腔热忱。他们致力于建设“群众身边的检察院”,在乡镇、社区建立了检察联络室,在市法院建立“民行检察联络室”,对群众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开展联系企业、法制宣传、引导维权、化解矛盾等工作,取得了市委满意、政府借力、群众受益、检察干警受教育的良好成效。 东宁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种植地,采摘季节,外来农民工纷纷涌入,因季节性临时用工多不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用工纠纷层出不穷,他们依托在雨润(绥阳)黑木耳大市场设立的检察联络室,建立“农民工之家”,开通“东检维权”微博,制作劳务用工合同范本,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针对偏远村落交通不便的现状,他们专门配备检察联络车,每年巡遍全市102个行政村,从“坐堂”到“下访”,从机关大楼到田间炕头,让检察服务覆盖到每个村屯。他们坚持党组成员包扶乡镇(社区)制度,实行法律问题“菜单式”服务,在一次下乡巡访中,发现大肚川镇马营村没有移动通讯网络覆盖,极大影响了群众的生活,他们积极与当地通讯公司联系,为群众解决了通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