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山公墓新近推出的祈福牌受到祭扫市民的青睐。
随着倡导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文明祭扫。
□本报记者韩波马智博 或送上一束鲜嫩的菊花,或系上一条黄色的丝带,或点上一首抒情的歌曲,或挂上一块缅怀的祈福牌……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哈市各家殡仪馆、公墓也迎来了祭扫高峰,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正逐渐被鲜花祭扫、音乐祭悼等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这些低碳环保的绿色祭祀之风,让传统的清明节逐渐回归“清净”与“文明”。 在向阳山革命公墓记者看到,“一曲、一卡、一花、一丝带”的文明祭祀板前,不时有前来祭祀的市民驻足,或写上一张卡片、或系上一条黄丝带寄托哀思。在安息堂内,更是设置了鲜花台方便前来祭祀人群摆放鲜花。“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宣传文明、节俭绿色的祭扫方式,向阳山革命公墓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清明树新风’文明祭扫活动,通过音乐祭悼、天堂信箱、鲜花祭扫、黄丝带寄哀思等方式,换下祭扫市民手中的烧纸。”向阳山革命公墓管理中心主任刘新明告诉记者,今年,革命公墓还继续广泛宣传错时错峰祭扫、网上祭祀、社区祭悼、集体公祭、微怀念微祭悼等现代纪念追思活动,“我们希望以文明、环保的方式抒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逐步使文明低碳祭扫理念成为社会自觉行为。”刘新明说。 记者在皇山公墓看到,100多个风铃被悬挂在墓区主干道树木上,风铃下,一个个木制祈福牌随风飘荡,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看着风铃转动,听着风铃回响,就好像在倾诉着我们对家人的思念。祈福牌上也写下了我对亲人的思念……”市民王先生说。记者在现场看到,树下墓碑旁,不少市民在给逝去亲人献完花后,还特意将墓区免费赠送的黄丝带贴到墓碑上。“我们努力把公墓打造成公园式的文化教育基地,希望能够多一些色彩和温情,多一些人文精神,更多的是留下对亲人的美好记忆。”皇山公墓主任李赞如此解释风铃和祈福牌祭祀的深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哈平路殡仪馆、天河园殡仪馆等祭扫人员集中场所,同样推出了鲜花、音乐、卡片、黄丝带等多种文明祭祀方式。哈市殡葬事务管理所的“哈尔滨殡葬”微信公众号,还开设了“微祭奠”专栏,点击手机屏幕便可以选择献花、鞠躬、点烛、黄丝带等方式进行网上祭扫。与此同时,哈市各个社区、街道办事处也纷纷开展网络祭祀、清明诗会等方式倡导文明祭祀。“既然倡导人们移风易俗摒弃传统方式,那么就必须给人们提供新选项,通过近年来的推广我们发现,鲜花、音乐、丝带、网络等祭扫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祭祀选择,移风易俗取得实质成效。”哈市殡葬事务管理所所长常利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