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刚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身后事”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生态安葬”也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安葬”也称“绿色殡葬”,是一种以树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树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具体又可分为树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海葬等形式。 2016年2月19日,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文件中指出,节地生态安葬的内涵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新华网推出的一项有关生态安葬的网络调查中,61.3%的网民听说过生态安葬,28%的人则没听说过,10.7%的网民选择了“不太明白”;有81.7%的人知道海葬,54.8%的人知道树葬,对于其他例如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知晓率不高。 知晓率最高的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骨灰撒海,打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有利于移风易俗。 树葬则是指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种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骨灰成为树的肥料,树身上挂死者的名牌,而树木成为死者亲属对亡者思念的寄托。这种方式改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符合人们入土为安、落叶归根的心理需求,因此逐渐被更多人接受。花坛葬与树葬类似,是指把亲人的骨灰深埋在美丽花坛中的方式,让逝去的亲人回归自然,与大地共存。 壁葬是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丧葬方式。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略厚些,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一堵壁葬墙可安置几十乃至几百个骨灰盒,存放量极大又节约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