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捍江本报记者刘大泳 4月末的边城呼玛,春寒料峭,紧邻县城的黑龙江上跑起了冰排,这神奇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众多旅游“发烧友”的光顾。这个大兴安岭地区唯一以农业为主的县,展现给人们的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安定繁荣。 5年来,呼玛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严峻挑战,落实稳增长系列措施,实施产业培育提升战略,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重渐趋合理,经济发展由“增量”向“提质”良性转变,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再攀新高,取得了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综合排名由2011年的第58位进至目前的第25位的喜人成绩,进位幅度居全区之首。 过去的5年,是呼玛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环境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5年。据统计,2016年末,全县地方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4.35亿元,年均增长5.5%;公共财政收入9570万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亿元,年均增长10.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5万元和1.28万元,年均增长9.7%和6.2%。 主导产业特色凸显,蓄势赶超后劲十足。5年来,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最北高寒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根基愈加稳固。创建了寒地特色有机农林科技示范园区,推广新技术42项、新品种54个,2栋新型节能温室获国家专利,培育优质示范基地22个,试种高寒水稻喜获成功。种植有机农作物7390亩,良种化率95%以上。土地集约经营78.5万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7.3%。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4个,畜牧业产值突破1.28亿元,规模化养殖达到70%。专业合作组织迅猛发展,新增254个农业合作社和2个省级规范社。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业经济逆势前行。累计招商落地项目15个,到位资金5.05亿元。蓝源智农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稳步推进,金石矿业、中泰科技、绿森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14个项目列入全区重点推进,市场活力有效激发。鑫宏水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呼玛河梯级水电开发项目获得实质进展;完成欧浦煤矿扩储扩能改造,产能扩大了7倍。对俄经贸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向上争取用地指标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入园企业增至12家,累计实现产值4.45亿元,贡献税收2258万元,拉动就业655人,被评为“全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园区”,工业引擎驱动力明显增强。 积极培育朝阳产业,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累计投入资金2032万元,新建旅游配套设施85个,4个景区达到省A级以上标准。借助乐途网搭建品牌网络主站,拍摄的《原始境界·兴安呼玛》宣传片植入央视推广。自主举办三届“开江主题文化周”活动,打响了“南有钱塘观潮,北有呼玛开江”生态旅游品牌。鼓励社会参与,打造特色家庭农场农庄15个,新增餐饮、宾馆、商场等经营实体353家,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高。5年观光游客累计达到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6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近7倍。2016年,呼玛县被授予“中国避暑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称号。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秉承“滨水型、生态型、花园式”建设理念,科学修编《呼玛县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覆盖率达68%。完成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启动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向上争取城市新增用地6.5公顷。建成275个城乡基建项目,累计完成棚改工程27.58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灭迹,城乡住房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4.6亿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7个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改观。完成供水二期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竣工运行,24个沿江村屯结束了长期无电历史,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一体化建设全过程。完成重点火险区二期工程建设,取得了连续5年零火情的佳绩。累计完成森林抚育30万亩,活立木蓄积净增140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得到良好恢复。建成全区首家县级环境监测站,关停高污染企业5家,淘汰燃煤小锅炉16个。新建农贸综合市场投入使用,建成7处农机大院、4个“托畜所”和7个乡村污染连片治理项目,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70%。实施地质灾害、土地复垦等环境整治项目5个,生态环境治理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的轨道,获得了“省级生态县”正式命名。 民生事业深入人心,人民生活殷实幸福。累计投入民生项目资金23.6亿元,完成民生实事104项,切实将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在岗职工月工资平均每年增资463元,待遇保障显著提高。城镇医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6%和99.9%,新农合本地就医报销提至95%,达到全省最高。累计新增就业8797人,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完成老年公寓新建和福利院改建工程,新建1.97万平方米公租房和4处幸福大院,累计发放低保资金7325万元、大病救助资金2367万元,弱势群体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脱贫攻坚奋力推进,精准扶贫措施全面覆盖。整合200万元扶贫资金在银行放大,为贫困户贷款110万元。号召社会力量捐资31万元,设立了扶贫基金。投资512万元,完成4个贫困村土地流转面积2205亩。5个合作社安排20名贫困人员参与产业发展。87名贫困人员通过劳务平台外出务工,9个乡镇落实贫困保洁人员97人,在6处农村公路作业点安置26名贫困人员就业,为贫困人员提供防火巡护岗位27个。地县两级单位直接帮扶90万元,为152户贫困人员落实了帮扶措施。将符合条件的170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策兜底范围。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1737名农村贫困人口和243名城镇贫困人员实现脱贫,阶段性扶贫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1.3亿元新建、改建教育基础设施49项,全面改善校园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致力提升就医条件,建成二级乙等县级综合公立医院,累计投入1552万元购置先进医疗设备,急救检验设备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比排名全省第三。累计新建文体设施103个,启动了“地情馆”改造工程,标志性文化设施“呼玛博物馆”落成并试行开馆。累计开展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建县100周年和开江节演出等文化活动1100余场次,群众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得到充分升华。 社会管理在和谐发展中稳步加强,综治维稳水平明显提高。投入800余万元建成308个监控点、4个治安卡口、3个监控中心,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和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连续5年获得“省级平安县”荣誉称号。新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设立消费者维权站点45个,34家药品经营商户和企业全部通过质量认证。调解各类纠纷431件,化解信访积案70余件,承办地区“12345”专员热线533件,办结率100%。 5年的砥砺奋进,5年的执着前行。边城呼玛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发展篇章,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在呼玛县寒地特色有机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的寒地太阳能相变蓄热保温温室内,工作人员繁育的生菜、茼蒿、苦苣、韭菜等叶菜已陆续上市。黄瓜、香瓜、茄子、西瓜等50余种蔬果秧苗春耕后即可移栽。图为工作人员在忙着整地。 周长平本报记者刘大泳摄 呼玛县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由原计划的5000亩增加到7390亩。图为成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面粉加工场景。 周长平本报记者刘大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