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奇肖九思本报记者李播 来自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的消息,如一缕春风拂面而来: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全力支持我省春季农业备春耕生产,截至2月末,全省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8214.3亿元,同比增长9.07%。我省金融业支持备春耕的“钱袋子”已经呼啦啦地打开。 涉农信贷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资金是农业生产的先行军。据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王迅介绍,全省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政策、投放额度,调整信贷结构,使更多的信贷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汇集。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发放涉农贷款,切实满足备春耕农业生产的合理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春季农用生产资料生产、流通领域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对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农用薄膜、农机具、抽水机等农用生产物资的生产流通贷款,提高审贷效率,保证信贷资金及时落实到位。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分支行积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全省农业生产,成效显著。全省支农再贷款余额111.18亿元,比同期增加71.81亿元,支持备春耕生产累计投放76.19亿元,比同期增加49.16亿元。 种植结构调整获信贷支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大部署为我省指明了信贷支持的方向。 围绕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搞好信贷支持。全省金融机构以构建粮经饲科学合理的三元种植结构为目标,以信贷资金为主要工具,加大对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推动粮豆轮作、粮改菜、粮改饲等工作向前发展。 围绕粮食市场化改革增加信贷资金供给。全省各金融机构以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引导多元化主体入市收购为抓手,积极主动向各类粮食购销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帮助粮食收储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收购农民手中余粮,支持农民加快余粮变现。 围绕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强信贷资金供给。各金融机构积极主动支持辖区农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支持农产品深加工提质增效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特征的农业产业体系。 “三个秘方”金融创新寻突破 当前对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资金需求量大,缺少抵质押物,内部控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特点影响了其获取信贷资金的能力。对此,我省金融机构开出“三个秘方”: 全省“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展开,其他非试点县也在研究探索开展相关业务,为全省备春耕生产及“三农”发展提供充裕的信贷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全省各金融机构还探索开展多种抵押贷款方式,为不同融资主体提供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两权”抵押贷款产品,适当放宽贷款资格条件,并给予利率优惠,着力满足农户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不断扩大活体畜禽抵押贷款业务规模。我省部分地市已经探索搭建了畜禽资产抵押登记和流转交易平台,全省促进活体畜禽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全省各金融机构将积极研究探索进一步扩大活体畜禽抵押担保业务覆盖面,将更多种类的活体畜禽纳入可抵押范围,进一步盘活农民手中的“沉睡”资本。 不断加强对现代农机合作社的金融扶持力度。全省各金融机构继续全面深入开展“银社对接”工作,确保实现对全省115家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规范社金融扶持培育工作的全覆盖。在信贷投放模式上,研究探索扩大农机合作社、入社社员贷款抵质押品范围,积极开办订单、仓单、大宗农副产品等质押贷款,有效解决其贷款担保难问题和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