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亮本报记者马少忠 在伊春西林区,提起王晓红,不知道的人还真不多,她的“耳茹木苒”品牌黑木耳获得过大连青博会金奖, 近日,在白林经营所黑木耳基地,王晓红告诉记者:“我基本上每天早上5点多钟都到这里看看,通风、遮光、控温,对发菌的木耳袋像侍弄自家孩子一样,不敢有半点马虎。”王晓红带着记者走进基地的菌包发菌车间。走走停停间,她不断拿起菌袋查看,清理出几袋生了杂菌的菌袋,言语间流露出心疼和不舍,“杂菌最影响木耳产量了,只有科学管理,调节好栽培环境的温湿度,注意通风光照强度,保持卫生,才能减少病源。” 2012年9月,王晓红担任西林区白林经营所党支部副书记,当时,绝大多数林业职工停伐后没有活干,想致富又没有门路,王晓红与所班子成员经过调研、参观学习后,最终确定了带领职工进行黑木耳栽植这个致富项目。2013年,王晓红组织成立了庆红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木耳价格低,很多职工对发展黑木耳并不看好,迟迟不肯入社,有的想入社,却拿不出资金,王晓红就逐户登门讲解黑木耳栽培知识和发展前景,给大家鼓劲儿,还自掏腰包组织职工到东宁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她第一个示范,种植了8万袋黑木耳,并帮助贫困职工协调贷款。当年,5名入社社员共种植黑木耳21万袋,产值突破50万元,职工们种植黑木耳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入社社员达到了22人。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知名度,2015年3月,王晓红给黑木耳注册了“耳茹木苒”商标,高品质的产品,配以精美的包装,提升了白林所黑木耳的知名度。第二年,“耳茹木苒”被伊春市工商局认定为全市知名商标。 “这小木耳也通人气儿,你对它好,它就不会亏待你,我们让它吹着暖风,喝着磁化水,住着网格化的高楼,它一定会长得更好,每万袋还可以节省空间13平方米。”在吊袋木耳发菌室里,王晓红自豪地说。 为了提高木耳栽培质量,王晓红在做精做细上下功夫,几年来,先后自掏腰包赴东宁、林口、吉林等地学习培训10余次,掌握了新的木耳栽培技术。她还聘请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对木耳种植户进行专业指导,投入3万余元将老式木板发菌室变成网格化挂袋发菌,让菌袋住上“阁楼”。与传统木板格式装菌相比,网格挂袋占地面积小、通风好、温度均衡、安全防火、发菌效率高,在相同面积下,网格挂袋菌袋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耳的1.6倍。为保证木耳纯天然无污染,合作社投入两万余元资金购置农用磁化水器,让木耳喝上纯净水,长出来的木耳口感好,硒元素高于其它木耳,现在,上海、河北、浙江、江苏等地的客户很认可他们的“耳茹木苒”。 最早加入合作社的张大哥对王晓红赞赏有加:“她志向很大,也肯吃苦,面对困难不退缩,不仅勤奋学技术,更敢于开拓市场,是个有智慧、有胆识的女能人。”为拓宽销售渠道,王晓红先是在本地市场设专人营销,成立实体店面,专营黑木耳和山特产品,开业不到两个月就收入两万余元。而后,她又积极参与上海、绵阳、大连、哈尔滨等地的各类展销会,引得客户纷纷来基地考察合作。她先后两次到上海学习微营销,把目光投向了网络市场,目前已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微商平台。“耳茹木苒”通过参加各类农资展、森博会销往全国各地,去年网上销售木耳等山特产品价值100万元。 王晓红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今年合作社已经实现了100万袋的生产规模,来年力争实现200万袋,让更多的黑木耳种植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闯市场,带动更多职工富起来。 图为王晓红在查看菌袋发菌情况。 胡锡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