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姝轶赵一诺本报记者衣春翔 泰来县地处高寒之地,土地肥力一般,种植传统作物并不能满足县里广大种植户的致富梦。因此,当地一直在寻找可以让农民增收的新方式。 今年5月上旬,东北林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来到这里,为泰来县带来了致富的新“法宝”——东林最新科技成果露地菊。 实际上,不少细心的哈尔滨市民发现,近两年冰城被一种全新的花卉装点得格外美丽,在中山路、花园街、西大直街等主要街道都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复色系菊花。这些其实就是露地菊,正是因为在哈尔滨等城市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市场需求旺盛,东林才决定把这个新品种作为精准扶贫的“工具”,免费提供给泰来。而培育出这种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美化城乡环境的露地菊的人,就是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玉花教授和她的团队。 由于地处高寒、花卉品种少、花期短,过去我省城市常常是“9月无红花,10月叶落尽”。李玉花及其科研团队15年如一日,在对100余种国内外菊花种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耐寒露地菊育种技术”。 经此技术培育的菊花种苗,耐瘠薄、耐寒旱,每年5月栽种后,可五六百朵成簇生长,8月初至11月间次第开放。据李玉花教授介绍,露地菊易生根,亲和力强,栽种区域广,可广泛应用于园林及道路彩化,是很好的彩化景观新花种。露地菊的规模种植将会填补我省彩化花卉品种的空白,延长龙江园林景观观赏时间。 自主创新选育花卉品种,丰富发展我国花卉育种事业,是李玉花多年的心愿。早在日本东京大学求学时,她就利用每个节假日走遍了日本花卉产区、主要的花卉育种研究所及企业,在民间和科研院所收集花卉资源。 2000年末,李玉花带着在国外收集来的菊花等300余种花卉种源和花卉育种技术创新的梦想直奔林业部,将国外先进技术引智项目100万元的项目基金拿到了手。加上东林引进人才项目资金600万元,李玉花在哈尔滨实验林场一块弃用的3000余平方米的苗圃上,建立了基地,种源圃就此落成。 然而,李玉花团队的创新创业并不一帆风顺,育种设备落后、育种环境不理想、养护工人不够,这一切随时都可能造成科研项目夭折。 “育种设备落后,就斥资将最先进的设备买进实验室;育种环境不理想,就把基地拓展到哈尔滨市农科院、大庆林甸农民的大地里;养护工人不够,就拿课题经费做工资……”李玉花回忆说,十余年来,团队克服了菊花人工杂交获种率低的问题,选育出80多种在寒地小菊品种中难以选到的深红、亮粉、亮黄及复色系列等,已有菊花、观赏甘蓝等十多个花卉品种在我省品种登记,获得品种证书,为菊花自主创新育种工作开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我们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让这些花开在龙江各城市的街头,开在东北的大地上?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的科研成果又要如何走出实验地为社会服务、实现与市场的对接?”这个曾令李玉花深深困扰的问题,却因一次因缘际会而得到解决。 2015年10月中旬,第二届中俄博览会在哈召开。已是晚秋,串红、金鱼草、牵牛等常用夏季彩化花卉已大多凋零,如何进行会场绿化彩化工作,难坏了哈市南岗区园林局的工程师们。在一位东林毕业生的帮助下,园林局最后找到了李玉花,决定栽培露地菊。首次亮相,色彩明亮、花型唯美、簇成花海的露地菊就牢牢吸引了参展外商和观展市民的目光,终于“声名大噪”。 2016年5月,南岗区园林局与东林生命科学学院签署对接协议,完成合作。目前,东林的露地菊还被沈阳、吉林、大庆、省林科院、省植物园等引种,这项研发十余年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与市场的对接。 为响应国家“美丽乡村”计划,今年5月,东北林业大学将寒地露地菊“落”在定点扶贫的泰来县,“这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成果走向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泰来脱贫致富,属于双赢。”李玉花说。如今,泰来县已在宏程村和东方红林场开辟出种植寒地露地菊的土地,2017年计划种植3000株。东北林业大学还精选了紫嫣、金秋、霞光等11个耐盐碱地、适宜沙土地生长的寒地露地菊品种,免费提供给泰来县,助力我省精准扶贫工作。 图为李玉花(右一)正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攻关。 图片由东北林业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