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日讯(记者薛婧李爱民)在全省率先推出“三张清单一张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又接连实施了“区街一体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功能区改革等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下移行政管理重心,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创新服务企业机制。这是记者在1日召开的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放管服”综合配套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悉,“区街一体化”是对原街道办事处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主要是指按照新区职能定位,将原省、市、区、街(镇)四级政府四级管理体制,通过纵向压缩管理层级,调整为哈尔滨新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新区党委、政府主要承担省、市赋予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宏观管理职能及原松北区政府部分管理职能;新区街道实行“区街一体化”扁平管理体制,承担原区级机关的大部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及原街道办事处职能,强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等职责。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区街一体化”改革从原来五个乡镇中拿出三个乡镇,拆分为七个街道办事处,实现“7+2”一体化管理,并赋予街道办事处一定审批和执法职权。目前,首批已下放原区级1771项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类行政权力1073项,占比61%。并采取“区属街管”的模式向街道派驻执法机构,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行政权力的同时,同步按比例下拨业务经费,保障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的能力。
据介绍,为了促进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实现质的飞跃,该区探索成立了新的行政审批服务局,确保“审管分离,宽进严管”。目前,已确定7个区直部门的47项行政权力作为首批划转审批局的审批事项,调配了相关审批人员到审批局筹备组的各业务部门进行试运行,通过“一个部门行使多个部门职权、一个岗位审批多个岗位事项”的举措和“一口接件、一表填报、容缺受理、后台联动”的方式,努力实现“在审批事项上做减法,在服务效率上做乘法,在审批环节上做除法”的目标。
此外,该区按照“法人组阁、全员聘任、企业化管理”的模式,组建哈尔滨江南园区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高新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2个经济功能区进行试点。整合功能区内各创业孵化载体优质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功能区打造成以“制度性框架”和“中介性体系”为根本特征的智能服务产业“孵化综合体”。通过功能区改革,该区创新推出干部身份托管制度,以岗定薪、按绩取酬的分配制度,以及目标管理等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干部队伍活力不足、为企业服务不实、工作效率不高、国有资产管理不严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