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薛婧李爱民 全省首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省率先实施“区街一体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设立“功能区”实行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今年以来,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前后接续,梯次推进各项改革,切实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为全省、哈尔滨市改革创新发展创造新经验、作出新示范。 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让“管”的制度更加健全,让“服”的体系更加完善。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坚持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改革支撑发展的动力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管理体制扁平化服务百姓更高效 3月6日,松北区松安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这标志着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区街一体化”改革全面展开。何为“区街一体化”?松北区松安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瑶向记者阐释:按照新区职能定位,“区街一体化”改革将原省、市、区、街(镇)四级政府四级管理体制,通过纵向压缩管理层级,调整为哈尔滨新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新区党委、政府主要承担省、市赋予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宏观管理职能及原松北区政府部分管理职能;新区街道实行“区街一体化”扁平管理体制,承担区级机关的大部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及街道办事处职能,强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等职责,赋予街道办事处一定审批和执法职权。“区街一体化”包括在街道职能上进行重新定位、重新设置街道办事处机构、制定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建设“互联网+办事服务”平台等四项改革,具有求新、创优、务实的明显特点。 据悉,2016年10月,按照中央“放管服”要求和新区开发建设总体布局,哈尔滨市政府批复松北区从原来的五个乡镇中拿出三个乡镇拆分为七个街道办事处,加上原有的两个乡镇,实行“7+2”一体化管理模式。“松安街道办事处就是从原来的松北镇拆分出来的,原来松北镇管辖范围上百平方公里,现在拆分成松北、松安、松祥三个街道办事处,可以使管理更加精细,也更利于承接区里下放的权限。”刘瑶说,目前,原来区级的1073项行政权力和39项公共服务事项已下放到街道办事处。 “‘区街一体化’实现了管理职能集成化,化解了目前街道普遍存在的‘有责无权’的痛点,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全域全职能管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同时对群众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城管、质监、食药监和安全生产等行业行政权力的下放,将大力提升环境秩序治理力度和成效,而公共服务事项的下放,也将为百姓和企业安居乐业提供更多的保障。”刘瑶告诉记者,“‘区街一体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目前在国内还是新事物,没有可以借鉴的样板,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保证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他们多次组织办事处人员到区里和市里的相关部门学习,对接工作流程,以确保下放的事项“接得住”。同时,重新设置街道办事处机构,将街道办事处的内设机构由常规的8个压缩为5个,减少内部运行环节,提高内部运行效率,并成立了社会公共事务中心和网格化中心,以便更灵活地服务辖区企业和百姓。 “‘区街一体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服务百姓,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与居民群众期待要求相符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刘瑶说,办事处还设立了办事服务大厅,只要办事处有的权限,就要做到在服务大厅里一站办结,真正让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在各办事处紧锣密鼓对接的同时,松北区政府也积极进行顶层设计,采取“区属街管”的模式向街道派驻执法机构,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行政权力的同时,同步按比例下拨业务经费,保障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的能力。5月5日,松北区行政执法局调配10人成立执法大队进驻松安街道办事处,同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调配5人到街道办事处,实现了承接工作的“无缝”衔接。 一枚公章管审批简政放权再提速 5月26日,哈尔滨松北区高新区(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试运行阶段启动工作会议召开,这标志着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迈出“审管分离”坚实步伐。 “作为哈尔滨新区核心承载区,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于去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今年1月20日组建筹备工作组推进各项工作。”该行政审批局筹备组副组长刘惟乔说,目前,该区通过充分研究,已确定了7个区直部门的47项行政权力作为首批划转审批局的审批事项,调配了22名同志到审批局筹备组的各业务部门,通过“一个部门行使多个部门职权、一个岗位审批多个岗位事项”的举措,实现了压缩审批时限、再造服务流程的“化学反应”。 “这是‘三张清单一张网’管理模式的一种延续,同时也是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体现。”刘惟乔说,2017年1月1日,该区在全省首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同时推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网上联合审批平台,拉开了创新行政审批机制的序幕。截至2017年5月19日,该平台共办理企业设立1777户、企业经营业务变更915项,合计办理商事登记类事项2808项,同比办件量增加了125%。 “在‘三张清单一张网’的基础上,按照‘自动推送,全程监督,过程留痕,结果共享’的原则,我们将建立相应的行政审批考核监督体系,实现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确保‘审管分离,宽进严管’权责更明晰,服务企业更接地气。”刘惟乔告诉记者,下一步,该筹备组将逐步实施人员划转,并实行“一个窗口接件,一张表单填报,后台联动办理,一颗印章审批”的行政审批新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通过制定审批事项的标准化规程(SOP)来规范审批行为,通过加强领办帮办来完善服务体系,通过推动“放管服”工作的不断发展来助推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全面促进新区的行政审批服务实现质的飞跃。 市场化管理功能区 营造优良好环境 原来,4个管理公司近百人管理科技创新城创新创业广场19栋楼宇17个孵化器基地,如今,1个管理公司仅8人全部接管,人少了但效能更高了。这个管理公司就是哈高新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是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开展功能区改革的产物。 “以前管理多头,模式较粗放,没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奖励机制。为了充分发挥并利用新区资源优势,将新区打造成我省科技含量最高、高新技术产业最集中、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经济和双创示范区,新区领导便积极探索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借鉴外地新区的成功经验,设立了哈尔滨高新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和江南园区服务有限公司两个经济功能区。”哈高新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宁说,功能区按照企业化组织形式,公司化运行机制,扁平化管理方式运行,明确了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企业服务等经济职能,并整合功能区内各创业孵化载体优质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功能区打造成以“制度性框架”和“中介性体系”为根本特征的智能服务产业“孵化综合体”。 在功能区改革过程中,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在政府机关内招聘一名有管理经验的人才,作为功能区管理公司负责人。同时,通过干部身份托管制度,以岗位定薪、按绩效取酬的分配制度,以及目标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干部队伍活力不足、为企业服务不实,工作效率不高、国有资产管理不严等一系列问题,保证了功能区企业功能的发挥,促进功能区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李宁在任哈高新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之前是哈高新区建设局局长,“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我更希望通过努力把新区的孵化器管好,为新区发展孵化出更多更好的企业。”李宁告诉记者,公司成立短短2个多月,他带领团队人员加班加点,对原有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我们对现有硬件设施进行了维修,如解决了屋顶漏水、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新建了公众浴池,还设立循环区间车解决园区内企业人员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李宁说,公司还将现有软件进行综合整理,搭建了网络共享平台。据悉,共享网络平台将金融机构、管理机构、审批机构、服务机构均纳入网络平台上,实现工商注册、投资咨询等各事项网络化运营管理,进一步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技术和市场”相结合、“服务和需求”相结合的资源共享平台,有效解决区内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需求。 “房租年收入达到4000万元,税收增长30%,孵化规上企业2~3家……”这些量化的经济指标,便是李宁与政府签订的责任状。为了完成指标,李宁进一步简化规范企业入驻工作流程,内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对签约、手续办理、企业入驻等实行限时办理。同时,充分调动二级孵化器积极性,鼓励专业化程度高、孵化能力强、服务绩效好的孵化器做大做强。“我们在完善园区配套服务的同时将加强园区增值服务,形成园区品牌效应。”李宁说,功能区的成立释放了园区活力,提升了工作效能,也是新区优化服务的一项务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