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宁舒 端午前夕,由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端午·楚辞吟唱会”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一楼大厅精彩呈现,活动邀请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古诗词吟唱专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新媒体推广”项目负责人刘冬颖,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教师、“古典诗词吟唱新媒体推广”项目音乐制作人之一何洋,现场讲解楚辞,并教大家一起吟唱《楚辞·九歌·河伯》,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大家穿汉服、吟楚辞,度过一个难忘的“端午”。 本次活动反响热烈,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向往。当我们农历新年唱《诗经·丰年》;清明唱《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谷雨唱宋词《归去来》;端午唱《楚辞·河伯》……你会发现,古典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正如刘冬颖说的,诗词是一种文化基因,它的很多道理、很多美好,与生俱来蕴藉在中国人的血管里。之所以没被发现,只是因为它还沉睡在我们的细胞中,等着被唤醒。 吟唱是古典诗词的本来方式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屈原的诗歌宏丽、奇异,一直受到推崇。讲台上,刘冬颖一袭红衫,在她的带领下,黑龙江日报的编辑、记者和众多读者一起唱起《河伯》。 谈及参加活动的感受,她动情地说:“用吟唱的方式亲近诗词后,我越来越体会到从纸上看见的诗词,到用音乐演绎的诗词,逐步丰富、立体、鲜活起来。特别是很多人一起唱起来的时候,诗词中的灵动与美好会在我们心中烙上深深的印记。” “端午·楚辞吟唱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对传统节日度过方式有了进一步憧憬,“端午吟诗”会不会成为一种风尚?对此,刘冬颖说,诗词吟唱,听起来似乎是个新概念,其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在人类早期文化史上,文学与音乐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就是诗人荷马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编写而成的。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作为我省文化领域的领头羊之一,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新媒体推广”合作,倡导古典诗词吟唱,传承中国古代的诗乐之教,既是引领现代黑龙江人回归传统,又是在世界文化潮流中打造一种融古典与现代为一体的风尚。 “文人唱诗”是中国特有的礼乐文明 刘冬颖说,中国历史上,“歌以咏志”代代相传。一代代的知识分子从童蒙开始,就唱诵经典,到成年之后,以吟诵、吟唱经典和自我创作的方式抒怀。在中国文化史上,“文人唱诗”可以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今天,我们做诗词吟唱,也是希望通过文人对诗词发自生命的热爱,感染大家。就像我们这次举办的端午活动,大家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唱诗词,诗词会在不经意间走近你。 作为“古典诗词吟唱新媒体推广”项目音乐制作人之一,由何洋编曲的一些古典诗词吟唱作品,在新媒体推广后,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这首《河伯》,由刘冬颖、何洋在现场演唱,引来大家热烈的掌声。 何洋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这让我认识到,诗原本就是一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手法来演绎展现的综合艺术。 何洋强调说,两千多年来,我国的诗歌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另一方面,在文化功能与审美理念层面,古典诗歌与传统音乐也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不论是礼乐的教化思想、雅乐的审美情趣,还是文人音乐的言志风格、民俗音乐叙事方式,都可以看作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结合。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大多数古典诗词作品,都只是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的。何洋说,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关于诗歌作品完整记录文献的严重遗失损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造成古代诗词音乐溯源与音响复原的诸多困境。同时也由于长期以来“以义言诗,声歌之道日微”的局面催生的单一表现方式与相对淡漠的审美理念。因此,传统诗词作品的创作初衷,虽饱含音乐元素,但如今大多却只能通过朗诵方式来传承,不能不说是文化艺术传播中的一大憾事。 穿汉服吟诗词陶醉其中 2016年7月,刘冬颖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资助,“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推广”推出的十余首经典古诗词吟唱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项目以“风雅弦歌”为名,分别申请微信、微博、喜马拉雅FM和头条号平台,目前已经达到30多万人次,《河伯》吟唱通过各媒体传播,覆盖面达到100万人次。 何洋介绍说,我们的项目大量借鉴近年来我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尤其是乐律学、古谱学、音乐考古学的最新成果,搜集、整理最新译编的古代诗词、歌曲音乐的作品合集,并参考古典诗词吟诵大师名家们的走访视频和吟诵、吟唱音频作品,力图将这些古老的诗词音乐作品,通过现代的记谱方式和专业的音乐编配、制作模式,以“文人唱诗”的演绎手法使其重新绽放艺术的美感。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每首作品都采用、借鉴古乐谱或传统吟诵调的曲调、节奏与段落结构,通过现代的和声编曲技术,结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取向与诗歌的传唱特点进行创编制作,拉近古诗词、传统音乐与当前受众的距离,传承经典,服务社会。 刘冬颖说,文献只有进入传播的领域,才具有文化的意义。古诗词吟唱想让大众接受,创新传播方式必不可少。这次“端午·楚辞吟唱会”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平台上进行推广,让人们看到一个“有声有色”立体的活动,特别有意义。 特地赶来参加活动的初中语文教师刘莉珺,兴奋地对记者说,多年以前,我在广播里与吟诵不期而遇,当时就萌发拜师学艺的念头,遗憾的是虽多方打听,还是寻师无处。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你们要举办学唱楚辞的消息,我惊喜万分。我本来是门外汉,但在两位老师讲解下也能轻松学唱,且陶醉其中,真是莫大的幸福。希望今后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苏强摄 吟唱会现场。 本报记者井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