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卢沟桥事变。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勇赴国难,千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以“卢沟桥事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进行曲》手稿至今保存于东北烈士纪念馆。
今年年初,国家教育部提出在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省在宣传“十四年抗战”这一概念中走在前列。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始于黑龙江,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有组织具规模抗战第一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在黑龙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并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东北抗日联军就是在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建立起来的,相继组成11个军,东北抗联的11个军有9个半军活动在黑龙江境内。在长期作战中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我省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东北抗联的光辉历史,东北抗联精神已成为推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东北抗日联军
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东北抗联是东北抗日战争中一面光辉旗帜。东北地区作为世界范围内最早开辟的反法西斯战场,东北抗联对日作战时间最长。在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他们的足迹遍及每个角落,游击战争、地下抗日活动从未停过。虽然敌人残酷地进攻、讨伐、检举、拷打、血洗、屠杀,然而他们始终率领东北苦难的同胞,前赴后继坚持英勇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三个阶段。1932年,根据中共中央提出建立党领导抗日武装的方针,中共满洲省委派出党员干部到农村发动群众,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先后在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地区创建了16支反日游击队,开启了党在东北直接领导抗日武装的历史。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具有组织性、纪律性,抗日意志坚强,逐渐成为东北武装抗日战场的重要力量。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关于组织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以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为骨干,联合抗日义勇军余部和反日山林队,相继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7个军,共6000余人。东北人民革命军内部坚持人民军队的宗旨,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对外联合多重武装抗日力量共同抗日,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有力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形势的发展。到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共11个军,人数最多时达3万余人。东北抗联在辽、吉、黑广泛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消灭了大批日伪军的有生力量,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据不完全统计,14年间被东北抗联歼灭的日军官兵达17.82万余人。东北抗联的广大指战员避敌主力,选择有利地形进行埋伏,击其虚弱部分,或选择小股敌人以击之的伏击战;不在于占领敌人据点,而在于在军事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奇袭战;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奔袭战及围城打援等战略战术,丰富了人民军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是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情况下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坚持长期斗争的法宝。1945年8月,东北抗联部队承担进入东北一线作战向导和侦察任务,配合苏军作战,最终在中苏联合之下收复东北失地,歼灭日本关东军,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回顾东北抗联历史,尤其需要我们永远铭记的是,在这场长期、艰苦、壮烈的对敌斗争中,东北抗联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进程中所集中展现出来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面貌,是支撑东北抗联艰苦抗战14年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战争的原动力,其内涵丰富、地位崇高。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要广泛传承弘扬这些精神,使宝贵精神财富优势释放巨大潜能。
1.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价值引领。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民族的“精气神”。东北抗联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来源,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强化爱国意识、树立自强信念、凝聚团结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价值引领。
2.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矢志不移、坚定理想信念。面对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树立起驱逐日本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坚定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激发下,东北抗联指战员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浴血奋战、英勇不屈,始终坚守信念,对党忠贞不渝。中华民族各方儿女汇聚东北,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殊死搏斗,他们中有来自河南的杨靖宇、来自云南的周保中、来自江苏的冯仲云、来自山西的魏拯民、来自安徽的童长荣以及来自四川的女英雄赵一曼。他们秉持保家卫国的初心,秉持忠贞坚定的理想信念,从事艰难的抗日武装斗争。
3.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传承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开辟新路。当年东北抗联处境十分艰苦,无论是对日作战的残酷性,还是生存环境的艰苦性都是世所罕见的,也是常人难以忍受,东北抗联常年在野外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粮食等物资要靠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代价获得,冻、饿、病等减员不亚于战争伤亡,但这并没有动摇将士们抗战到底的决心,他们坚持战死杀场的无所畏惧,被捕牺牲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因而成为敌人杀不绝、困难压不垮的钢铁之师。当前在我省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系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