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何欣荣 茫茫天海间,数十台漆成红色的岸桥、轨道吊依次排开,在东海的波涛间巍然矗立。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全球最大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近日,记者走进洋山,一睹这个“超级工程”背后的秘密。 挑战港口科技巅峰 巨大的集装箱被轻轻抓起又放下,无人驾驶的电动车辆来回运送。远程控制室里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对码头装卸作业的操控——未来的洋山四期工程,呈现的将是这样一幅画面。 “目前,洋山四期工程已进入最后的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计划年底开港试运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四期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张斌告诉记者。 张斌介绍,洋山四期拥有2350米的岸线,一次性建成7个泊位。今年年底开港后,将形成4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后期继续扩大规模,最终有26台岸桥、约120台轨道吊和超过130辆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投入使用,吞吐量将达到630万标箱/年。 大范围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推动港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也将极大释放港口工人的劳动生产力。 洋山四期的建成,将把上海港的吞吐能力提升到4000万标箱以上,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大港。不过,数量不是关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说,从大港到强港,洋山四期将挑战世界集装箱装卸技术的巅峰。 从设备到“大脑”均为中国智造 从2014年底开工到2017年底开港,只用短短三年时间,一个世界一流水平的码头将出现在世人眼前。洋山的崛起,离不开中国智造的强大支撑。 洋山四期建在茫茫东海之中,依托颗珠山岛及大、小乌龟岛围海填筑形成,总用地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项目前期的基建工程由中交上海航道局、中交三航局和中建港务联手完成。 全自动化码头所用的岸桥、轨道吊和AGV,由“港机巨头”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制造。整个项目的生产调度,由上港集团自主开发的码头操作系统来承担。如此一来,码头运行的“神经”和“大脑”,均实现了国产化,这是洋山四期特别令人自豪 的地方。 串起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翻开地图,位于长江和东海交汇处的洋山港,一手牵着长江经济带,一手挽起海上丝绸之路。 溯江而上,从下游的太仓、南京,中游的九江、武汉到上游的重庆、宜宾,上海港在长江沿线12个地区共投资了22个项目,织起一张完整的综合物流网络。洋山四期的建成,将进一步提高上海港服务长江经济带的能力。 眼光向外,来自长江流域的货物在洋山港集结后,将换上大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被送往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广大区域。 据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