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
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高考过后,考生们多年怀揣的梦想终于可以在这个夏季兑现。金榜题名时,本是人生的一大喜事,可是,这对于寒门学子来说却是喜忧参半。为此,我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按照省委部署要求,今年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将计划筹资5000万元左右,救助困难家庭学生约3.6万人,这项活动旨在让龙江寒门学子圆梦校园无后顾之忧。
助学行动,对于这些贫困的家庭,这些寒门学子,不啻是春天的暖阳,夏日的清凉,及时化解了他们的忧愁。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不仅是爱更是力量,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这份关爱,是他们走出困难克敌制胜的法宝。政府的帮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激励。一直以来,我省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建立起了从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各类贫困学生救助工作的常态化发展态势,为教育事业公平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所以,“精准”二字在这项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省今年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在如何精准资助上进行了创新,如省总工会扩大了助学范围,由重点救助当年考入大学的在档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扩展到大学、大专、中专、初高中和小学阶段入学、就读的在档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同时,扩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因下岗失业造成上学困难的职工(农民工)子女。团省委则全程体现精准理念,实现公益资源精准投放,把每一分善款交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精准资助,让寒门学子的求学路,增添了温暖相伴。
浇树浇根,帮人帮心。对寒门学子“助学”更要“助心”。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学生上学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让贫困学生获得心理上的资助,为他们点亮一盏指引道路的明灯。除了在物质上帮助贫困学生,还要在精神上培育他们,从能力上提升他们,鼓励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对于贫困学生,要多和他们开展常态化的联系活动,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政府的爱与他们同在。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也有利于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促进贫困学生受助思源、传递爱心、回报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最终让学生逐步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过程。从“物质助学”走向“精神助学”,真正帮助他们赢得人生。患有骨癌的大学生黄也之所以能重返校园,就是在爱心的包围下让他有激情和毅力战胜病魔和困难。
爱心助学活动要帮助学生们成长、成才,这就需要建立完整科学的资助体系和长效的帮扶机制,并在其专业化和常态化上下功夫。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和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并在不断创新上进行着努力。随着资助政策逐年完善,资助力度逐年加大,我省贫困学生救助工作的推进将越来越坚实。
我省“金秋助学”活动率先在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随后将进一步推向全社会,从群团组织的“独唱”转为全社会力量的“大合唱”,铿锵的乐曲将带给寒门学子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