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淘汰机制提供经验 教育部早在2005年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就明文要求,“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应予退学。华中科技大学“本科转专科”是在退学之外,为学分不能达标的学生提供了“人性化选择”,在顺利毕业和退学之间提供了转圜空间和缓冲余地,同时又保证了学校培养质量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制度的刚性与温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名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自己所修的每一个学分,珍视自己所选的每一门课程;让每一个学分含金量十足,让每一个毕业生都学有所得。 不管是“本科转专科”还是“退学”,原本是高校保证人才培育质量的正常淘汰机制,也是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外许多高水平大学实行“严进严出”,在美国,退学是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和扩大学生选择权的基本制度。学生如果达不到学校的培养要求,会被学校淘汰;与之对应,如果学生对大学、专业不满,也可以自主选择退学。与建立学生淘汰机制对应,我国还缺乏保障被退学学生权利的比较成熟的制度安排,高校自主尝试“本科生未达标转专科”的创新做法难能可贵,为其他高校乃至教育领域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样本。 来源:杭州网 看似冰冷残酷实则饱含善意 长期以来,“高中拼命学,大学尽情玩”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认知的误区。殊不知,大学也是一个新的竞赛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如果怠慢停歇下来,名校的大学生也同样会面临着学业困难,难以按时顺利完成学业。 “本科转专科”说到底就是给这些濒临退学的大学生提供一个缓冲地带,给他们提供一条出路。专科学历的含金量尽管低,却比退学的“一无所有”要好;与简单、生硬的“一退了之”相比,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本科转专科”更好地维护了学生的权益。毕竟,达不到本科毕业要求的他们,或许能够达到专科毕业的要求。 不因学生成绩原因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改变“一刀切”式的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与个性需求差异,探索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学籍管理机制。融入“异质思维”,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转专科”看似冰冷、残酷,实际上却饱含善意与人文关怀。 学业困难的大学生,既有沉迷游戏、厌学、缺乏自我控制力与约束力等精神缺“钙”的因素,也和一些人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乃至个性需求密不可分。“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对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一种警示与提醒。杨朝清来源:中国青年网 莫让学历鄙视链误读“专科”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经被各种鄙视链团团包围。学历当然也逃不脱被纳入鄙视链的命运。华中科大的通知,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遍学历鄙视链。不妨看看以下热评:“不达标就肄业了,非得恶心专科”“肄业也比读专科强多了啊。”专科到底有多不受待见,都包含在这些话语中了。 华中科大的初衷虽值得肯定,可有意无意之间也为鄙视链的形成添了一把火。“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归根结底还是提醒我们,如果不能达到本科要求,就有降到专科的危险。于是乎,本科专科高下立判。而事实上,本科教学偏重知识,专科教学偏重实践,想要将两者的受众随意调换,未免将专科学习看得太轻松、太容易了。 读本科或专科,不可能决定个体的前途,也不应该成为评判个体成功与否的标准。有网友认为华中科大新政“残酷”。其实,残酷的不是“本科不努力”,而是“毕业成专科”。要改变本科胜于专科的陈旧观念,光靠言语显然是不够的。给每个人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鄙视链自然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如果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拥有美好的前途,本科与专科也就没有了高下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届时,毕业成专科引来的争议自然会烟消云散。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