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捕获的大马哈鱼。
工作人员培育孵化马哈鱼苗。
抚远市网箱养殖基地。
□文/摄张鑫本报记者刘亿服 20日,抚远市乌苏镇通江口滩地热闹起来。刚刚被捕捞上岸的大马哈鱼,在乌苏里江畔堆成了“小山”,引来众人围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欣赏乌苏里江美景的同时,还可品尝马哈鱼的鲜美。 “今天我打了四条大马哈,能卖2000多元钱”。渔民张鹏向我们展示着他的渔获。他还告诉记者,从20号开始,已经可以少量捕捞到马哈鱼了,这是大马哈鱼的“先头部队”,过几天,大马哈鱼的“大部队”就会到达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抚远段,到时候渔获会更多。 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市,是我国大马哈鱼、鲟鳇鱼主产地,盛产“三花五罗”等名特优鱼品。境内有21科105种淡水鱼,被誉为“淡水鱼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据当地水产部门介绍,大马哈鱼是产卵性洄游鱼,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出生,然后游向太平洋北部的白令海峡一代成长,长大后,又成群结队地洄游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产卵生子。由于今年受到节气的影响,大马哈鱼进入乌苏里江流域的时间比以往推迟了10天左右。 当地渔民俗称马哈鱼期为鲑鱼期,是他们一年中收入最多的时期。伴随着大马哈鱼的到来,渔民们整理好网具和渔船蓄势待发。9月20号早,在期盼中,大马哈鱼终于露面。渔民陆续捕捞到了马哈鱼,虽然捕捞量比较小,但价格可观,收入依然可观。 在抚远市中心区,有“东极鱼市”一条街,这几天马哈鱼成了这里的主角。大马哈上市后,吸引不少市民及外地游客驻足。晾晒的马哈鱼制品临街摆挂着,鱼品加工厂也忙碌起来,各种马哈鱼制品新鲜出炉,供游客及市民选购。 大马哈鱼作为一种经济鱼类是抚远市水产行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年来,抚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的保护,坚定不移地走“以养代捕,捕养结合”的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抚远市水产局放流站站长朱翥告诉记者,自1988年成立大马哈鱼放流站以来,每年的大马哈鱼苗投放量都在100~ 200万尾。放流工作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进行鱼苗孵化,经过放流站技术工作人员的精心培育到次年5月份左右,鱼苗体长达到了7至8厘米,达到人工放流标准后,再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投放。截至目前,共累计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抚远流域进行大马哈鱼增殖放流3600余万尾,投放鲟鳇鱼280万尾,鲤鱼、鲢鱼等其它鱼种鱼苗3.2亿尾。在取之于江、授之于江的生产中,抚远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积极开展大马哈鱼增殖放流工作的同时,抚远市对大马哈鱼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相继采取了减少捕捞船只,取缔非法捕捞作业等措施涵养渔业资源,并通过成立大马哈鱼保护协会与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组织联合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为保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生态系统起到了积极作用,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抚远市水产局介绍,抚远自然水域捕捞量在渔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依靠扩大水产养殖面积,走特色渔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成为今后抚远渔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水产系统积极调整优化水产养殖结构,转变“重捕轻养”的传统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市场需求量大、效益佳的淡水养殖及深水网箱等现代渔业项目,促进抚远市的渔业繁荣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