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显昌本报记者吴树江 近年来,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以“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质量效益农业,让种粮变得有了底气。 精准定位 从“三减”向“四减”转变 边疆的河水清又纯,绿色食品香喷喷。 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立足“三减”基础上,实施了“减肥、减油、减水、减药”的“四减”计划。 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实现精准施肥。八五七农场自2007年就开始筹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这项技术推广至今,已经实现辖区内全面积全作物应用。为消除广大职工群众疑虑,这个农场土肥站人员每年有计划地采集全场各地块土样,每年制作土壤样品数量达1000余份、植株样品600余份。一项项真实的数据让职工真心信服,测土配方让庄稼吃足了养分,科学种地效益有了保证。 在八五一一农场,水稻种到了山坡上,没有池埂,不见水面。当地百姓形象地比喻“八五一一农场作物根部‘打点滴’,水稻插到旱田里”。 从2013年开始,这个农场引进旱作水稻膜下滴灌直播栽培技术。经科研人员摸索研究,又成功研发了旱作水稻插秧滴灌栽培新技术。此技术是对常规水稻机械和种植方法的一次革命,减少了化肥、农药、除草剂向河流的排放,减少了柴油机车提水用油量,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还具有米质好、适合水源匮乏地区发展水稻生产等优点。 米香黑土地,生态北大荒。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正在通过“四减”推动大粮仓向绿色大粮仓、绿色大菜园、绿色大厨房的转变。 精准布局 “种得好”转向“卖得好” 北大荒开发建设70年来,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从边境播下北大荒第一粒种子开始,为国种好地、打好粮的信念从未改变过。如今,老百姓种地的思路跟着市场跑,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不但要求自己“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观念一新,四两拨千金。习惯低头种地的农垦人学会了互联网销售。在天猫商城1号店上,八五〇农场1.5公斤包装的绿色大米卖到了117元。 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加强品牌建设,是“卖得好”的方向标。八五〇农场采取“龙头+基地+互联网”的方式,以“八五〇”为品牌,打造了中高端系列产品,其中包括应用蚯蚓粪肥生产的高端米、鸭稻、泥鳅稻、旱稻、胚芽糙米等几大系列。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农场落实订单种植,规避风险,已在大连、上海等187家连锁超市进行线下实体店销售。与此同时,农场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大力推广集团定制、高校直供、线上农业众筹等营销模式,在淘宝、京东商城、天猫商城、北大荒智慧农场电商平台开办店铺,进行线上线下的同步销售。 转变观念,人的因素不可缺少。为让种植户既“种得好”又“卖得好”,农垦牡丹江管理局结合本单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以水稻、玉米、大豆种植和奶牛养殖为主导产业,依托新型职业农工培训工程,推动职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从而打造一支适应管理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工队伍。 今年,这个管理局计划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工851人。同时,还将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60人,网店业主30人。 吴进堂是八五四农场第13作业站家庭农场场长,带头成立融富旱田农业合作,让种地的员工有股份、分红利,是典型的新型职业农工代表。他投资1000万元,建大型的面粉加工厂,生产加工有机面粉、挂面等农副产品,实现了小麦的种植、销售、深加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加了农业生产产值。当年生产加工小麦150吨,亩效益增收500元。 精准调整 “一统天下”转向“花花世界” 黑色稻米一直被视为稻米界的珍品。今年年初,八五六农场种植户王英甲看准黑色稻米的市场价值,在他所承包的650亩的水田中分割出300亩地种植黑稻,不仅实现了发展方向上的新突破,更为他家水田每亩增收500元至1000元效益。 水稻“绿”变“黑”,特色种植增效益,这是今年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扩大专、精、特、优品种种植面积的具体体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曾经水稻、玉米、大豆三分天下,如今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积极发挥地缘优势、区域优势,鼓励种植户发展特色种植。通过自身摸索,农场扶植,真正使转方式调结构转出了好效益、调出了高回报。 这两天,家住在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六农场的鲜桃种植户汪玉彬格外高兴,通过17年的试验种植摸索,自家的200多亩桃园终于迎来丰收年,预计今年生产鲜桃2万多斤,吸引了鸡西、密山、虎林地区的游客采购。 比起汪玉彬的鲜桃,八五〇农场王九礼种植的留兰香(薄荷)更是吸引了当地人的眼球。经过几年摸索,王九礼已经掌握了从种植到提炼,再到销售的产业链条。通过自己测算,留兰香一亩地的纯利润能够达到1000元左右,高于玉米、黄豆效益,因此也令不少种植户趋之若鹜、纷纷加入到了种植留兰香的行列当中。 “依托资源不依赖资源,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近年来,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依托山水林地的资源优势以及改造贫瘠地、低产田等转型方式,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林下经济,今年全局种植经济作物56万亩,专、精、特品种种植53万亩,不仅拓展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还实现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