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宝林摄
杨德森代表 □本报记者桑蕾薛立伟 “像海洋中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杨德森代表形容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时的心情。 这位德高望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来自中国水声技术发源地——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他,说起话来三句话不离本行。 杨德森说,十九大报告认真研判国内外大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既符合发展实际,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来自教育界的杨德森自然对报告中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论述极为关注。杨德森说,过去五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世界多个大学排名和科技成果的排名中,中国高校位次越来越好。创新驱动战略、高校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进行。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他清晰记得,一年前的5月30日,也是在人民大会堂,他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大会上描绘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步走”战略。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十九大报告中,又发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的号召,这都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要求通过教育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产生更先进的科研成果。 杨德森说,在“双一流建设”中,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是高校的责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力推“双一流建设”,尤其是基层科技人员积极响应,曾创造了一天就成立14个产业开发公司的记录。杨德森从事的是具有重要国防意义的水声研究。他对记者说:“海洋强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声人,我要继续努力,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贡献绵薄之力。” (本报北京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