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闯关东前传》海报。

《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书籍。
□本报记者毕诗春
随着“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写入中小学生教材,“东北抗联精神”越来越凸显出在民族精神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我省既有东北抗日联军的发源地,又有东北抗战的多个主战场,抗联精神和抗联文化已经成了我省文化产业的又一富矿。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精神力量,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将为我们奋力走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助力。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车霁虹表示,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以及东北抗联精神已经根植于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黑龙江人心中。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加快推动文化建设十分必要。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边疆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黑龙江文化建设,需要从黑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思考,同时要审视黑龙江文化在全国文化中的特质,从而建造出富于黑龙江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与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精神。
着力保护挖掘抗联文化
今年7月3日,为纪念全民族抗战80周年,由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文化厅主办,东北烈士纪念馆承办的东北抗战遗迹联盟2017年主题日暨“东北抗战与全国抗战”专题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2017年联盟轮值理事长、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春杰说,在论坛上各地代表们纷纷表示,这次大会通过史学观点充分肯定了东北抗战在全国十四年抗战中的历史贡献,为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搭建起全新平台,也为今后东北三省的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展示、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东北抗战遗迹联盟成立于2015年6月,是由东北三省文化厅牵头,东北烈士纪念馆、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15家抗战类博物馆发起,包含东北三省共113家抗战遗址遗迹博物馆的联盟组织。其宗旨就是铭记历史荣辱,凝聚民族共识。
刘春杰说,2015年5月18日,黑龙江省抗战文物单位联盟在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抗战纪念馆成立。随后,2015年6月东北三省通过联合抗战类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管理单位,发起组建了“东北抗战遗迹联盟”,这两个联盟组织的成立对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抗战遗迹,充分挖掘并弘扬其蕴含的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进一步整合东北地区抗战资源,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东北抗战遗迹,促使东北地区的抗战史料、文物和抗战历史、文化得以深入系统挖掘与科学合理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各成员单位携手举办主题系列活动,使东北抗战遗迹联盟成为弘扬抗战精神、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史料性专著相继问世
我省的红色历史资源非常丰富,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文史爱好者加入其中汲取养分。近年来,大量史料性的专著及研究性专著相继问世,《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丛书》、《东北抗日烈士传》等书籍搜集了大量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发展、武装斗争、人物传记、年谱等资料。特别是由中央党史研究室悉心指导,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牵头,历经东北三省专家学者多年研究编撰的《东北抗日联军史》已公开出版发行。几乎每一位著名的抗联将领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物传记,这些传记的出版更加推动了东北抗联史的人物研究。
与此同时,我省红色旅游经过全省红色旅游发展一、二期规划的完成实施,基本形成了以“抗联英雄、林海雪原”、“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为主题定位,“一个中心区、四个辐射区、十九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点、线、面相结合的红色旅游发展布局,做到了把红色旅游与全省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养生度假旅游、避暑休闲旅游、民俗旅游、边境旅游、工农业旅游的有机结合,成为了广大旅游者普遍关注的热点旅游产品。
刘春杰表示,基于这些红色资源,我们要继续发挥省内红色资源和品牌优势,将红色旅游与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有机结合,为“抗战十四年”宣传与展示增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