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英
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可能相似,因病、因残、因灾、因学……但每一户的脱贫“方略”却不尽相同。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方能取得良好脱贫效果。
脱贫产业不吝大小。龙江县华民乡党委书记王劲松告诉我们,在华民乡色丽村有一个名叫“龙江县玉涛獭兔养殖合作社”的小产业,这个产业让华民村、色丽村、龙鲜村147户贫困户受益,去年每名贫困户拿到了300元的分红。小小的兔子助推着这些贫困户的脱贫步伐。
今年7月,这个合作社的理事长房玉涛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他说,这样的身份让他懂得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真正含义,他用17年的养兔经验,带动贫困户养殖,不能参与养殖的贫困户,也能享受到合作社的收获红利,每年拿到分红,促进贫困户脱贫,小产业的力量不容忽视。
我看到的合作社集中饲养场养殖规模并不大,但规范整洁,600多只种兔、5000多只商品兔,每个兔子都标注着一个名字,仔细研究,发现这个名字不是数字标签,也不是品种标注,而是村里贫困户的名字。“常洪军、王志新、丁传军……”王劲松说,獭兔背后的名字是这个小产业对贫困户的帮扶和拉动。
每一只小獭兔承载着贫困户的脱贫梦,从小村里走出,远销北京、上海等地,今年这些獭兔又将为贫困户带去红利。有的贫困户会时不时来到这里,看看自己的兔子长得怎么样?小獭兔产业实实在在,让贫困户感受一种被帮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