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英
每一名村民都有一份“诚信档案”,这是发生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民主村的新鲜事。翻看名为“美丽乡村建设群众诚信分值档案表”,一年12个月,月月有打分。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家庭和睦、孝老敬亲、卫生保洁、义务出工、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支持村两委工作……这些是“诚信档案”的考评项,做好了“加分”,做得不好“减分”。
为何要给村民建“诚信档案”?这份“诚信档案”有何作用?民主村村总支副书记赵艳荣给出了答案:“全村607户村民,户户有档案,这份档案是对村民行为的约束和引导,用处很大,效果更好。”
环境整治是大事,需要人人参与进来。谁奉献得多、做得好需要用分值说话,考评机制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通过建设“诚信档案”,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有了“诚信档案”打分,民主村的环境整治效果明显,民主村村容村貌好,远近闻名。有了“诚信档案”,全村邻里间吵架的少了,打牌赌博的少了,赡养孝敬老人的多了,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多了。
一旦不讲诚信,或者违法违规,就会白纸黑字载入档案,成为抹不掉的污点,划入低分行列。遵纪守法、品行良好、为村里做贡献的村民,会拿到诚信高分,在承包林地等机会面前享有优先权。
建一份“诚信档案”,做文明村民,建设美丽文明乡村。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建立这样的考评机制,用诚信相约乡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