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慧华(左三)检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李文全摄
汤原县委书记付慧华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晴 天蒙蒙亮,就来到县林业社区参加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讨论会,畅谈了自己对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几点心得体会。 下午,在振兴乡金渠肉牛养殖场调研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上千个秸秆黄贮饲料包布满了养殖场的大院,机械一刻也不停歇,一两个月后,这些稻草就能变成优良的黄贮饲料。以前让人头痛的秸秆,通过循环农业的链条,成功“变废为宝”。 “我们可以把秸秆变成饲料,把牛粪添加益生菌通过阳光发酵房快速发酵,生产出有机肥,再进行粪肥还田种植有机水稻,有机水稻秸秆饲料又可以提升牛肉品质,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养牛场负责人卓忠宝干劲十足,让我看到了农牧循环经济发展的无限希望。 发展农牧循环经济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去韩国考察,韩国的家庭农场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结合我们这个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想到本地现有的资源,经过认真考察后决定在县里引进农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在构建农牧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遇见了很多困难。秸秆如何变成饲料是我们面对的一大难题。很幸运,在一次省里组织的培训班上,偶遇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娣,和她探讨这个问题后,得到了她的鼎力支持。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2016年,省农科院组成专家团队,在肉牛场建设、肉牛饲养管理、稻草打包及粪肥发酵、益生菌厂建设和生产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帮助制定了犊牛、育肥牛等11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汤原县胜利乡齐心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于按照农牧循环的路子走,有机水稻卖到了36元钱一公斤,每亩效益翻了五六倍,稻草饲喂的高品质牛肉也在佳木斯等地打开了销路。合作社负责人霍清滨告诉我,连养牛加种地一年的利润在200万元左右。 县里给了农牧循环经济很多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同时这些合作社也要反哺于贫困户。仅齐心合作社一家,每年在贫困户中优先用工,每个贫困户一年下来能收入4000~ 5000元。同时,100户贫困户用扶贫贷款在合作社入股,每户每年都能分红3000元,对于贫困户来说,这是很“给力”的一笔收入。 汤原现在已有64个农牧循环单元,未来还会再发展100个单元,这样整个经济产业链就会形成,将有力带动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从想法到实践,从无到有,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些事情需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基层工作千变万化,遇到一个难题就解决一个,不能有畏难的情绪。 无论是发展县域经济还是脱贫攻坚,都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本地的资源,“金山银山”自然就来了。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多云 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与水利局的负责同志来到永发乡永发村的安全饮水施工点,看到工人们还在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以确保永发乡的15个村屯能在11月20日前用上优质自来水。 在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中,饮水安全问题占的比重很大,任务量排在全省第五,目前已新建、改造饮水工程71个。 在改造饮水工程上,县里优先考虑建档立卡村,但非建档立卡村中也存在着饮水安全问题,为了让所有村民都感受到党的关怀,县里新建改造的饮水工程接到了所有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村民家中。 自2017年9月中旬开工以来,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支持。永发村的供水工程占地近一万平方米,按正常征地补偿给村民,三天之内就完成了征地工作,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工程开工以来,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有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保守,认为吃了几十年自家水井的水没问题,不愿意并入饮水改造工程中。乡镇干部通过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那1%的群众并入网中。 我对一同调研的水务局局长汪平说,未来还要加强对村民普及安全饮水知识的宣传,在水井完工前,请村民代表们前来参观,让他们在现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现代化饮水井房的安全性。 午饭过后,来到汤原镇仙马村,这个村因地势较高,在饮水工程进来之前,水井里的水经常打不上来。如今,村民们每天都能吃上来自安全饮水工程的水。70多岁的村民翟忠诚对我说,“以前经常吃不到水,现在自来水接进了百姓家,随时都能接到安全洁净的水,党的这份恩情咱记得牢牢的。”听到乡亲们发自肺腑的朴实话语,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总指挥”,心里暖暖的。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多云 气温骤降,冬天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一大早来到太平川乡太安村调研危房改造进展情况。56岁的村民彭忠民、老伴和小孙子坐在新房的炕沿上乐得合不拢嘴。窗外,快要坍塌的泥草房和刚建好的崭新彩钢房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贫困户生活的往昔与今日。 彭忠民的喜悦,来自刚建成的崭新房屋。“以前下地里干活都担心房子倒塌,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心里真敞亮。”眼前这个使用面积62平方米的宽敞房子,上级补贴了两万八千元,因为米数超出了40米的标准,超出部分由彭忠民再补充两万三就够了。 居者有其所。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通过农村住房普查和危房存量拉网式核实排查工作,识别出贫困户危房1830户。我们采取修缮加固、翻建、购买闲置房、入住幸福大院等方式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目前,已开工1694户,占危房贫困户总数的92.5%;已竣工1624户,占开工总数的95.9%。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衣食住行是头等大事。 从彭忠民家出来后,先后来到汤旺乡金星村、汤原镇北靠山村、太平川乡竹青村、腰营林场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现场,检查调研各节点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进展等相关情况。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机结合。汤原县有4A级景区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每到夏天时都游人如织,怎样能把游人多留两天? 经过思考与探讨,我们在旅游沿线7个点线面开发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小镇,打造农家院,让游客把吃住行和游玩结合在一起。 旅游小镇正式营业后,贫困户也可带地入股,每年享受分红,小镇的运营也将吸纳大量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从现在的效果看,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太平川乡竹青村的村支书张凤英说,乡村旅游建设让村里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也拉动了村里的经济。未来,怎样利用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产品开发,以旅游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真正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助农增收、带动就业的富民产业,还需细致深入的思考和落实。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多云 上午8时,在县委二楼会议室,召开县扶贫领导小组第13次会议,会议研究了农村饮水安全、光伏发电、产业项目资金分配等项工作。会议结束后,与汤原县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人洽谈秸秆综合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工作。 匆匆吃了一口午饭。下午来到汤原镇北向阳村贫困户家里。64岁的贫困户许景波与老伴刚刚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许景波在10月份突发脑梗,由于县里的健康扶贫政策,他住院没花一分钱押金,一万八千多的医药费自己就掏了八百多元钱。“我和老伴儿都常年有病,健康扶贫政策给我们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这些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有啥都别有病”。这是百姓常说的一句话。贫困户中有很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为此,汤原在全省率先开展“15425”健康扶贫行动。2017年针对贫困人员在乡镇定点医院住院费用100%报销,县级定点医院首次住院2万元以内合规费用,医保+商保兜底报销。完善贫困群众住院“先治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机制,并将贫困人口慢性病病种由30种扩大到36种,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 回首这两年来的脱贫攻坚道路,我欣喜地看到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从泥草房搬到了新房,收入上去了,精神头也足了。日子越来越好了,但有些问题也不能回避,我们一些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不思进取,存在着等靠要思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了内生动力。同时建立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一约四会”村民自治组织548个,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引导群众摒弃老观念和陋习,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鼓励贫困户通过种植芽豆、马铃薯、鲜食玉米等特色农作物,饲养大鹅、笨鸡、锦鲤等养殖产业,发展“农家乐”“采摘园”等“庭院经济”。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所向往,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提高,更是精神生活的富足。脱贫攻坚工作既要完成刚性的指标,也要保证贫困人口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的建设工程。 未来,脱贫攻坚工作还有很多硬骨头等着我们去啃,在总结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也应该对未来的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布局。下一步,将抓好贫困户退出和动态调整工作;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积极探索发展河谷经济、“庭院经济”;引导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脱贫攻坚,每一项工作的责任都需落靠夯实,不能让脱贫工作停留在纸上。我们的脚步,一直在路上。 (本报记者谭湘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