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波陈贺
年初以来,哈尔滨市双城区财政总收入达5.12亿元,同比增长23.8%,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12.3%。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企业发展与项目建设新机制,双城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实现首季开门红。
新引进产业项目竞相落地,投资30亿元的海峡两岸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汇源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上海韵达快件仓储等涉及区域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现代高端服务业等领域的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突破143亿元,25个亿元以上项目即将开复工,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双城区委书记李洪铭说:“观念一变天地宽。双城区把构建清亲政商关系作为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的抓手,借鉴深圳经验,探索建立完善的联系企业服务项目新机制,要求领导干部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思想,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助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创新管理机制服务企业蔚然成风
“雀巢公司提出的门前树木采伐、垃圾清运和燃气管道检验等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4月2日下午,哈尔滨市双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志成在双城雀巢公司会议室,向随行的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提出要求,这是他们当天深入走访的第四家企业。
去年11月,在深圳市盐田区挂职的双城区委书记李洪铭提出:“对标深圳,双城区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务之急。”
借鉴深圳经验,双城区探索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及项目制度》,明确提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与项目的八项新机制,即“直通车、调研协调、首问负责、集中会商、限时办结、督办监督、跟踪问效、检查报审”,要求全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域内企业实现“全覆盖”。
目前,双城区每位党政领导都确定了数量不等的联系服务对象,全区150个重点企业和项目找到了自己对接的区级联系领导,其中,前20户重点企业联系人全部由区委常委担任。
新机制运行以来,双城区初步实现由强招商、弱服务,向招商、亲商、安商、富商全方位系统化服务的转变,党政领导带头联系服务企业项目蔚然成风,重点企业竞相发力,优质企业与项目集群快速壮大,振兴发展活力与动能不断释放。
数据显示,双城区纳税前20强企业中,6家企业税收超千万,雀巢公司、老村长酒业、龙江家园等企业税收分别为1.127亿元、0.914亿元、0.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8、46.2、65.6个百分点。税收同比实现倍增以上企业达10家,其中汇源食品饮料增长193.8%、森鹰窗业增长1729.4%、洽洽食品增长264.7%、松润金属增长142%、盛龙酒精增长136%。
强化顶层设计新机制去常规求实效
李洪铭说,联系服务企业和项目,必须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从他们的利益出发,瞄准企业所需、所急、所求,从小事做起,提供精准服务。为此,双城区强化顶层设计,让新机制去常规、求实效。
“蹲点式”服务。区委明确要求,每名联系企业的区级领导,每月必须深入所联系的企业和项目1次以上;在落地审批、开工建设、投产启动、增资扩产等重要节点时期,要驻厂服务,随时解决问题;企业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相关领导干部保持畅通的联系。通过“蹲点式”服务,开通“直通车”,减少中间环节,方便了企业。
“会商式”解难。制度明确规定,双城区每名区级党政领导在为企业和项目服务时,遇到涉及多个部门的难题时,可以打破分管战线界限,直接组织现场办公、研讨推进,任何单位和部门必须承接落实,能现场解决的,现场立即解决;现场解决有困难的,限时解决;对个别政策范围内解决不了的,由相关单位拿出政策依据,“签字画押”,并向企业说明情况。对于不作为、慢作为的,联系企业和项目的区级领导有权力直接向区作风整顿办公室提出诫勉谈话建议,并按相关规定进行追责。对于特别重大问题,由区委和区政府主要领导参与共同会商解决。据统计,制度实施以来,联系服务企业的区级领导共召开协调会议42次,联合会商仅2次,大部分问题直接在联系服务企业的一线工作中得到及时解决和处理,有效提升了服务企业的效果。
“台账式”管理。双城区专门成立全区联系服务企业和项目办公室,对全区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项目情况,分区、乡镇和街道等层面,建立工作台账,把每名领导干部所联系企业和项目的名称、基本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入企服务调研的时间、已经解决的具体问题等全部列出清单,施行统一的信息化、数据化、动态化管理,及时征集企业和项目需求,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让联系企业和项目的领导干部及所联系企业一目了然,方便操作、监督和沟通。对于企业和项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实行“销号制”,解决一个,销号一个。截至目前,全区共征集需要解决的问题236个,已经销号解决问题57个。
“回访式”考评。坚持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对每名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项目情况,由区联系服务企业和项目办公室负责牵头,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第三方测评等形式,进行及时“回访”,重点看问题解决到不到位、企业满不满意。同时,对全年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项目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全程考评,联系服务企业效果好不好,由企业说了算。其中,对区级党政主要领导会商部署的事项,由区委大督办负责督办、回访、考评;对其他区级党政领导联系企业项目情况,由区委统战部负责督办、回访、考评。对于企业不满意的,反馈相应联系服务企业的领导重新协调办理。同时,将联系服务企业和项目的情况作为全年两级班子和个人总体评价、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制度实施以来,区委大督办共督办、回访领导会商事项55项,区委统战部共督办、回访其他区级领导协调部署事项124项,没有发现一起企业不满意的情况。
新机制牵动作风转变行政效能提升
前不久,双城区委副书记黄志在联系服务企业时,雀巢公司提出,生产许可证跑了几次都没办下来。黄志亲自出面与省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帮助企业顺利办完手续。企业工作人员说,这种“直通车”式的服务,减少了中间环节,更有效率了。
李洪铭说:“机制创新让企业与项目负责人实现直接对话,畅通了企业表达意愿的渠道,困扰企业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协调直接得到了有效解决和处理。”如今在双城,党政领导干部对待企业与项目,如同自己的家事一样,高度关注、倾力相助,赢得企业的一致好评,营造起“你发展我铺路、你挣钱我保护、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的重企兴商氛围。
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新机制明确了联系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要求,形成日常调研、驻企服务、协调会商等常态化工作机制,领导干部从“抽不出身的办公室”向“挂在心间的车间现场”主动位移,特别是通过“台账式”管理和“回访式”考评,将干部服务企业的效果直接晒在企业和群众的监督下,“好赖”用数据说话,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服务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数据统计,新机制运行以来,仅区级领导就深入企业达200次以上,全区各级各部门干部入企服务累计超千次,真真正正实现了为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政商紧密联系带来双方关系的彻底改善。企业可自选联系服务的领导干部,在双方互信的良好基础上,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向服务与被服务,一些领导干部快速从“不关不问”向“主动嘘寒问暖”转变。同时,对企业的各类检查,实行报审制,区直各职能部门去企业检查必须填写检查清单,并报联系服务企业的相关领导批准,不批准决不允许擅自进入企业,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消除了基层科所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隐性干扰,扭转了把企业当“唐僧肉”,谁都想捞一口的狭隘观念,形成与企业相互依赖的亲清政商关系。
新机制的运行,大幅提升了行政效能。在服务企业和项目过程中,一些具体事项打破了行政分工和部门边界,加强了部门间横向业务协同,建立起多层次横向联动机制。曾经一个基层单位协调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现在解决起来降低了难度、缩短了时限。近日,总投资100亿元的汇源综合体项目落地,区委主要领导会商推进相关工作,区党政主要领导一天一要进度,区委大督办一天一报情况,相关部门联合现场办公,原本需要至少一个月的相关工作,不到15天就全部完成,令企业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