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高山大平台上的雾凇美景。 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方正鸳鸯峰景区,游人快乐享受天然氧吧。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伏尔加庄园的俄式风情。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湿地的自然之美。本报记者邱成摄
↓享受休闲时光。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难忘龙江美景。本报记者苏强摄
核心阅读 近两年来,我省明确提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建设旅游强省为目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释放旅游产业巨大潜能,不断构建发展新体系。全省旅游呈现“多点开花”“四季常青”的喜人局面。 “畅爽龙江”用足整体生态化优势 从“景点游”转向“全域游” □本报记者李晶琳 每年进入五月下旬,黑龙江的清凉就开始令人觉得十分难得。一场场裹携着丝丝凉意的夏季旅游推广由南向北顺风而来:5月13日~23日,以“避暑胜地·畅爽龙江”品牌为引领的“大森林里的小夏天”2018黑龙江夏季旅游推介活动,依次在广州、上海、郑州、济南、北京展开,掀起了人们对有着“天然空调”之称、“天然氧吧”美誉的黑龙江完美消夏体验的又一次好奇与向往。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经过长期保护和积累,我省森林、江河、湿地、冰雪等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壮美的自然生态,形成了突出的整体生态化优势。黑龙江的夏季更是以生态为核心,以多样文化、边境优势为翼的旅游资源模式。201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意见》,把旅游业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系统发力;2017年,省委提出发展生态旅游,挖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体育、时尚、健康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旅游”,如今的人们更加注重深度体验的“全域旅游”。随着“大森林里的小夏天”旅游季的开启,我省推出夏季旅游微度假小产品,形成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家庭亲子、文化之旅、康养休闲、户外自然、边境风情等六个类别约60条各1日~3日的微度假线路,并提供对应的线路贴士,如交通、住宿、餐饮等内容,游客可以找到近60种在黑龙江消夏度假的方式。 如今,黑龙江旅游业发展方式正在由单一推进景点旅游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健康医疗、养老等产业融合日趋深入。黑河市按照“构建全域旅游新体系,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和全省旅游强市”的目标任务,以中俄边境风情游和五大连池火山矿泉康养游为两大核心,进一步完善火山康疗、边境风情、瑷珲历史、红色遗址、森林生态、农业观光“六大旅游区”和三大冰雪旅游体验区,加快推进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力打造黑河国际著名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虎林市围绕“建设生态强市”战略布局和当地旅游业“红、绿、银、边”四大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着力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城旅融合等跨界融合发展,做到旅途处处是风景、沿途处处见服务、行业处处有监管,推动旅游资源由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 按照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的总体规划,黑龙江两年来创新推出“畅爽龙江”全新旅游品牌,成功叫响“冰雪之冠·畅爽龙江”、“避暑胜地·畅爽龙江”冬夏子品牌,并推出了“北国之春·畅爽龙江”、“五花山色·畅爽龙江”全新春秋品牌。黑龙江省夏季旅游的社会认可度更是大幅提升,2017年第三季度,全省接待游客4689万人次,同比增长21.53%;实现旅游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37.87%,对前三季度全省旅游业增长拉动较大。 2016年2月和11月,伊春市、哈市阿城区等13个单位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此外,我省正在积极申请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省旅游委编制印发的《黑龙江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系统优化提升,实现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努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全域化发展理念。2018年,省旅游委正在起草《关于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我省将继续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