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
□于万岭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英勇的东北人民奋起反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东北抗日联军作为抗击侵略的先锋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英勇不屈,百折不挠,前赴后继,与日寇浴血奋战十四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其中不仅有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热血男儿,还有赵一曼、冷云、陈玉华、张宗兰等巾帼豪杰。 1959年,著名抗日将领周保中将军在《回忆抗日战争中的东北妇女》一文中曾这样记述东北抗联女兵:“妇女同志的坚忍奋发,吃苦耐劳,经得起残酷考验的表现,也是很出色的。在那游击战争处于挫折和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的游击战士,除了作战伤亡以外,还有饿死的,冻死的。在基干部队里也有个别人逃亡叛变的,每个战士的身上负荷是很重的,除了携带枪械弹药,还得背上自己的给养、预备服装、小帐篷、小火炉、锹、镐、斧、锯和炊具等等。妇女同志除上述东西以外,还要携带药包、尺、剪、补衣碎布和针线。如果男同志背包重四十斤到五十斤的话,女队员就要多加上五斤到十斤。因此,在穷年累月不断的行军作战中,就是铁汉子也有的不堪苦累而死的。然而妇女却没有一个害怕苦累的,更没有逃亡叛变的。”对于这样的评价,女兵们当之无愧。 勇赴国难 据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回忆,当年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大约有600多名女兵。她们之中,有受党多年培养的坚强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有立志报国恨家仇的热血青年,有在日寇的扫荡中为逃避鬼子的暴行而背井离乡的农家妇女,也有为抗日救国而毅然抛弃优裕生活的富家千金,还有十二、十三岁未成年的花季少女。他们虽然经历和境遇不同,但是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奔赴抗日战场,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组成了一个英雄的群体。“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女英雄赵一曼的这首诗歌,抒发了抗联女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定的抗日意志。 英勇斗争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女战士和男战士一样荷枪实弹,冲锋陷阵。女战士吴玉清回忆:“说起打仗,和吃饭一样平常,大仗小仗记不清有多少次了。第一次拿起马盖子枪,心里很害怕。我才十几岁的小孩子,一个姑娘,怎么能不怕啊!可是呀,真的打起来,看到鬼子的凶样,看到身边战友倒下了,流血了,你就会勇敢起来,什么也不怕了,什么都敢干了。”东北抗联中有妇女团、妇女连,一些大的战斗,如攻打依兰县城战斗、夜袭前刁翎屯战斗、大盘道伏击战斗、黑瞎子窑截击战斗、五道岗截击战斗、三道通防御战斗、第二路军西征的艰苦斗争等等,都有女兵们的身影。女兵们不但要打仗,还要搞侦察、送情报、救护伤病员、搞炊事、缝制军装,有时起到男战士起不到的作用。 侠骨柔情 女兵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又都具有女人、妻子、母亲的情怀。周保中在日记中写道:“她们的情绪始终是坚定、愉快、活泼的。她们含辛茹苦地做完自己的事,还踊跃地帮助男同志。每当情况许可时,夜晚宿营,在火堆旁边,她们低声歌唱,在雪地上跳舞。她们的行动常常激发了男战士,鼓舞着部队的斗志。”1937年6月,李桂兰和吴玉光、李在德和于保合这两对新人在深山密营中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第二天,两位新郎就走向了战场。李在德、于保合夫妇在枪林弹雨中相携走完了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吴玉光和李桂兰夫妇则一个在战斗中牺牲,一个在执行任务中被捕,两人只做了一夜夫妻便阴阳相隔。七十年后,李桂兰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嘱咐将她的骨灰与吴玉光合葬。这两对夫妻的婚恋,是抗联战士婚恋历程的缩影;而镌刻在李桂兰、吴玉光墓碑上“抗联伴侣,永恒守望”的八个大字,则是蕴含其中的崇高情感。 在被押赴刑场的火车上,赵一曼提出要纸要笔,一连给儿子写了两封遗书。敌人可能以为赵一曼在死亡面前要开口了,但她写出的却是:“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长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遗书充分表露了赵一曼的母爱,这份母爱比生命的代价更沉重,同时也比常人的母爱更珍贵,因为这是一种博大的母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对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博爱,是人类的母亲对热爱和平的子孙后代的博爱。女共产党员梁树林,在担任珠河抗日游击区妇救会会长期间,先后让两个儿子和大儿媳参加了游击队,三位亲人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相继牺牲。梁树林没有半点退却,她把所有抗联战士当成自己的儿女,更加坚定地投身到抗日斗争中,赵尚志、赵一曼等抗联官兵也亲切地叫她“妈妈”。全国解放后,梁树林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东北抗联吕老妈妈”锦旗,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邓颖超等领导人亲切接见,毛泽东还将她与宋庆龄、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等人并称为“八大妈妈”。 历史不能忘却 当年,周保中在得知“八女投江”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抗联女战士庄凤在晚年接受采访时,也反复强调:“不知道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就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就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和平,就不知道今天的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那是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沉痛代价呀。”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关于东北抗联女兵的资料留下的很少,除了人们熟悉的赵一曼和“八女投江”之外,更多的是那些没有活着看到祖国光复和解放、甚至牺牲后也没有留下姓名的默默无闻的女战士。现在活着的抗联女战士仅剩两人,一人95岁,一人已经年过百岁。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东北抗联历史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一些抗联女战士的回忆以口述历史的形式留存下来。抗联女战士的后代、鹤岗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员刘颖,不忘先辈的嘱托,历时5年,先后走过北京、四川、广东、黑龙江等地的多个县市区,完成了《东北抗联女兵》一书,记录了124名抗联女兵的事迹,读来十分感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东北抗联女兵的事迹广为人知,把东北抗联女兵的精神传承下去,让东北抗联女兵青史标芳,世代传颂,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