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悦含
“我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才能帮助别人。”饶河县大通河乡青山村脱贫户郭守振非常感念乡亲邻里的帮助。
在郭守振的家中,记者看到墙上贴着三张表:贫困户信息及扶持情况表,政策措施落实明细,贫困退出告知书。交谈中,郭守振用浓浓的山东口音告诉记者,他是外来户,妻子是当地城镇户籍,两口人名下没有一分土地。他来青山村之前,曾在煤矿打工多年患上了尘肺病,而妻子也患有慢性病,下身浮肿,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偏偏雪上加霜,五年前他家房子着火,家当都烧没了成了贫困户。
为了帮助郭守振脱贫,饶河县委宣传部黄红雨、王锡鑫成为他的帮扶人。郭守振说:“帮扶干部多次到我家走访,驻村工作队也经常来帮我找增收门路,日子再过不好,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经过大通河乡党委、驻村工作队与当地劳动就业局进行沟通协调,安排郭守振做乡里的公益岗位保洁员的工作。“清扫乡里卫生,每个月有850元的固定工资,基本上吃穿不愁了。”郭守振说,现在他家不但有了每个月的稳定收入,还有了“实业”——养鸡和养猪。郭守振成了一名养鸡达人。去年年底,帮扶单位又帮助郭守振解决小笨鸡的销路问题,他养鸡收入了4000多元。
收入上有增加,医疗上有保障,郭守振家的日子好多了。郭守振告诉记者,去年夏天,他因肺部疼痛入院,拿着县里免费发放的就医爱心卡,住院治疗8天,拍片、输液等各项治疗费用没花一分钱。医疗上有了保障,去掉了郭守振的后顾之忧。
“在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去,年底我脱贫了。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郭守振去年将自己养殖的鸡拿出了10只送去了养老院;今年5月,得知村内一名贫困户生病需要营养,郭守振和妻子便主动送去自己家的笨鸡蛋和菜园种植的蔬菜。村里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孤寡老人等群体,劳动能力较差,郭守振就经常到他们家中帮助打扫室内外卫生、平整院落、修建栅栏等。郭守振不但自己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还成为其他贫困户学习的榜样。
郭守振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感染了家人。郭守振的妻子干不了重活,帮扶人黄红雨得知她有意愿学习刺绣和鱼皮画等技艺时,便与相关部门联系,为郭守振的妻子找到学习鱼皮画技艺班,并送去鱼皮画制作材料。经过学习,郭守振的妻子已经能制作一些简单的鱼皮画和摆件。“帮扶人说正在给我找工艺作坊,让我去打工,我得好好练练手艺。”郭守振的妻子对于这项技艺很痴迷。
记者临走时,郭守振和妻子热情地带记者去看他家今年的新“成员”——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猪崽。他说:“这都是帮扶干部给我争取的,不但给了小猪,还帮我修建了猪棚。有这么多人帮我,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我也会尽我所能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