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军本报记者孙昊 金秋八月,走进百里生态画廊,漫步在宁安市乡村,白墙灰瓦,果实高挂,庭院整洁,欢歌笑语,一股淳朴的文明乡风扑面而来……近年来,宁安市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通过实施环境整治、典型示范、农民教育、移风易俗“四项工程”,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活力。 2013年,宁安市海浪镇盘岭村垃圾遍地、道路泥泞、桥梁年久失修,村民的生产生活举步维艰。当时在牡丹江从事工程建筑的村民关强扔下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回到村里主持工作。他号召党员、干部带头行动,三天内清除了占道的柴垛、板棚、粪堆。他调回自己的施工队和大型机械设备,仅用40天,将全村所有的巷路和田间路整修一遍,并把村里唯一的一条3.5米宽的水泥主路加宽到了6米。 海浪镇党委书记黄哲胜介绍说,盘岭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从治理村屯环境“顽疾”入手,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村民集资和个人垫付的方式累计筹措资金600余万元,整体改造全村218户房屋,重新修建贫困户住房4户,安装太阳能路灯23盏,栽种绿化树3000余棵、花卉13500株。同时,村里还成立了环卫队,因地制宜将生活垃圾分别进行集中沤肥和无害化处理,并在全市先行试点开展厕所革命,探索出三格生物化粪处理设备分户或联户处理粪便改厕模式,现已完成入户改造110户。近几年,盘岭村一跃成为“中国十佳小康村”、“省级文明村”。 在“国家级文明村”渤海镇小朱家村的文化广场上,精神文明宣传栏赫然醒目;在盘岭村,展现“好婆婆”、“好媳妇”的光荣榜,挂在各家门口的“家风家训”牌,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文明新风已潜移默化地走进宁安农民的心头。 近年来,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陋习,宁安市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有效开展,各村纷纷重新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不断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四会”民间组织。江南乡宝山村彩礼规定不超过5万元,采取“村委会免费提供红白喜事场地,集中操办”的模式,压缩成本40%以上;盘岭村明确规定婚礼摆席“一家只许去一人”,丧事不摆席,帮忙不吃饭。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良好风气在宁安乡村逐渐形成。 宁安市倾力打造乡村文艺舞台。他们组建文艺轻骑兵、乡镇农民合唱团、农民乐队、秧歌队、健身舞蹈队,开展“宁古塔文化节”、“全市农民文艺汇演”等群众文体活动,全市每年109个村举办“村晚”,极大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宁安市委书记徐利刃说,农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全市积极构建“四美”体系,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美丽人家”、培育“美丽宁安人”,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为“美好宁安”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