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生李宏玉本报记者李飞 松嫩两江牵手东去,温暖的臂弯孕育了被称为“乌兰诺尔”的古驿站肇源县新站镇。近年来,新站镇以创建全国特色小镇、全省文明乡镇为契机,兴产业、上项目,增活力、惠民生,铺展开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 作为大庆市最大的农村建制镇,新站幅员338平方公里,有耕地26.6万亩,人口6.1万人。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新站镇按照打造“肇(肇源)北农业大镇、庆(大庆)南工贸强镇、龙江经济重镇、东北物流名镇”的目标定位,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快速发展。201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可达2.38万元和1.55万元。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昔日驿站已成为我省西部最大的粮食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红高粱批发市场和东北地区最大的粮食战略装车点,是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镇,先后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称号。 现代农业推动产业全面升级 坐落于新站镇的洪益昌米业公司车间里,一袋袋产品接连不断走下生产线。公司负责人、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获得全省“水稻大王”称号的王洪波介绍,这批订单是直供雀巢公司的大米粉,共150吨,全年订单2000吨。他组建的洪益粮食种植合作社有基地2万亩,其中8000亩通过有机认证,亩均增收近300元,50多户社员走上富裕路。 为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新站镇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突破口,先后引进年加工能力30万吨的东方集团、顺德米业、雀巢米粉等大型稻米加工企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引导农民由一家一户经营向“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转变,带动基地农户5600户,户均增收1200元。 商贸物流带动各业持续升温 正是粮食收购旺季。新站镇沈铁内陆港门前,挂着“辽”“蒙”“吉”牌号的大型货运车辆络绎不绝;站台上,忙碌的装车工人挥汗如雨,丝毫不见初冬的寒意。每年,“三省一区”200多万吨粮食在这里起运,销往南方大都市。 从过去的战略装车点到现代物流中心,从最初的年过货能力4万吨到如今的380万吨,从中转运输到铁海联运,新站镇商贸物流业实现了历史性的嬗变。 新站镇地处哈尔滨、大庆、长春“金三角”中心地带,水路、公路、铁路路路畅通,历史上就是肇源西部“两省、五县(市)、十二个乡镇”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是肇源经济副中心和大庆市对外流通的西南门户。 2010年,沈阳铁路局投资建设沈铁新肇内陆港,目前已完成过货能力380万吨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国铁路系统内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运力最强的物流基地,并具备金融结算、出口通关、检验检疫、集装箱装运等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借助内陆港,日用商品、建材、生资等流通量也与日俱增,商贸物流业成为新站镇乃至肇源县的主导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新站镇镇长胡东升介绍,内陆港极大拉动了全镇相关产业的发展。内陆港现有常年务工人员400多人,农闲时节达700多人,人均年收入5.5万元,对劳动力转移、餐饮等生活服务类行业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带动了小城镇发展。 城镇建设拉动三产焕发生机 从过去泥房低矮、交通闭塞,到现在商贾云集、高楼耸立,新站镇实现了向新型城镇的华丽转身。 近三年来,新站镇通过招商引资、资产置换等形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每年注入小城镇建设资金2亿多元,实施道路改造、供水排水、住宅小区、专业市场、绿化美化、专业消防等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商业开发面积实现110多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 辟建了全县首家乡镇全民创业服务中心,实现企业服务、劳动中介、人才市场、就业培训等多功能一体推进。镇里先后投入1100万元,建设各类广场、公园16处,总面积3万平方米,增设数字监控探头42个;拓宽改造主次干道50公里,硬化步道板3万平方米,新增和更新路灯460盏,铺设排水管网11公里;全镇先后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230户、星级文明家庭140户、最美劳动者40人、文明市民30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如今,新站镇正加速做强粮食、建材、生资三大产业市场,开足马力向更高、更快、更强、更好、更新的发展目标加速前进。以“新的站姿”,成就名镇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