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龙本报记者孙伟民 湿地保护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辛劳。在广袤的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者万福强的坚守奉献和创新创造,就是成千上万湿地保护工作者的缩影。 1995年,大学毕业的万福强被分配到虎林市杨岗林场。珍宝岛湿地管理局成立的第二年,他被调入湿地管理局从事科研工作。那时,他定下一个工作目标,在从事科研期间,一定要把珍宝岛湿地保护区植物本底调查做完,并完成保护区植物志图书编制工作。 珍宝岛湿地保护区总面积4万多公顷,要想做完这两项工作谈何容易呀?无论是山川河流、茂密深林还是沼泽鱼塘都需要步步走遍。植物调查大都是春夏两季进行,需要地毯式搜索方式方能不被遗漏或少遗漏。春季调查露水湿透衣裤鞋袜,冰凉刺骨,遇上雨天浑身哆嗦直打冷颤;夏季闷热难耐、蚊虫肆虐前赴后继叮咬不停。特别是在野外调查经过沼泽地的时候,踩着忽忽悠悠的塔头,稍不留心就有可能掉进沼泽地里。8年来,他走遍保护区的山山水水,共收录植物100科305属576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7种,种子植物90科294属559种,包含了三江平原所有生态物种,并新发现植物物种10余种。 湿地植物志编写是一项长期大量工作,没有长年的积累是难以完成的。他想要编制一本高质量、高水准的具有指导性工具图书,就必须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差错。正是他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编写了包括长达2万多字、1000多张图片的珍宝岛湿地植物图志资料,实现了他确定的工作目标。 冬季安装红外线相机对动物进行监测那是常规性工作,每次安装都在50部以上,定期回收、更换电池,取卡下载一个工作流程下来一个多月,啃冻面包、吃冰块那是家常便饭。正是这样的坚守,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白枕鹤、鸳鸯、鹰鸮等多种珍贵鸟类被摄入相机,留下珍贵资料。正是这样的执着,黑熊、野猪、豹猫、猞猁、黄喉貂、狍子、狗獾等各种动物的生活记录被他载入保护区的资料库中。 今年3月,冰雪尚未消融,宝丰站发现了成群的丹顶鹤,出差刚回来的他还没有坐稳便给家里打声招呼,就急忙赶到现场。他顶着风、冒着雪,在一人高的草丛和灌木中,又开始“蹲坑”了,而且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终于等来了成群结队的丹顶鹤进入视野。于是他举着10多公斤的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这是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在珍宝岛湿地大面积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同时还发现东方白鹳等其他珍稀鸟类,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