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辉本报记者刘楠 冬季赏皑皑白雪,夏日观绚烂鲜花,居住在现代化的楼宇中,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改革开放40年来,友谊农场(分公司)广大群众一路奋斗、披荆斩棘、撸起袖子加油干,走进了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中。 生活水准节节攀升 春节临近,家住友谊农场华瑞园小区71岁的刘秀莲阿姨,坐在家里,和朋友兴致勃勃地在网上选购着新装,这种幸福的生活在40年前是想象不到的。“以前连手机都没有,别说在网上选东西购物了,真是变化太快了。” 改革开放40年给友谊农场的职工生活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变,从泥草房蜗居到宽敞的楼房别墅,从钱包随身带到手机支付,从自行车、电动车,再到小汽车,从BB机到智能手机,从凭票购物到网上购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如今,走在友谊农场的街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柏油马路、错落有致的楼房,昔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泥泞小路,而今纵横阡陌、宽敞平坦。居民们业余时间,去公园健身,去图书馆阅读。改革开放让生活变成一幅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让友谊农场的广大群众生活得富足安乐。 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 如今友谊农场城镇化率达到了85%以上,位居垦区前列。友谊农场职工高欣带着记者参观了自己的住房,三世同堂一家五口居住的是一座160多平方米的小楼。“我家承包了750多亩地,还养了一台联合收割机,还有一台轿车和皮卡车,种地开皮卡,平时开轿车,一年能收入四五十万元。” 2012年,友谊农场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建职工住宅42万多平方米,职工入住价格和购买楼房价格相比,每平方米差价800元到1000元,农场给职工群众补贴款项3.3亿元左右。友谊农场搬迁16个作业站点,新建改造住宅及配套设施达100万平方米,农场10万名职工和家属有一半以上从分散的作业站搬进集中于场部的新居。友谊农场先后被评为农垦最佳宜居新城等荣誉称号,是红兴隆管理局世界农都和全国百余座深呼吸小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可接待大农业、田园新居游、民族风情游等游客达6万余人,也带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明小镇展新姿 城镇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友谊农场职工攀忠生说:“作为新时代的职工,要保护好环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创建更美好的家园。” 近年来,随着友谊农场党委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力度以及提升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按照居住社区与所在集体“双重管理”的模式,科学制定了新市民的总体标准、基本行为规范和分类评价体系,基本行为规范由居住社区负责管理,分类评价体系由所在集体负责管理。 近年来,友谊农场还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城镇管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投资100余万元购进750余个民用生活垃圾箱和多台清洁车吸污车等,实现了保洁机械作业全覆盖。并配备环卫工人300余名、日清理垃圾量达1万余吨,出动环卫工人、垃圾清扫车、吸污车等60余次,平均作业时间达8小时以上,使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确保城镇建设实现管理有序发展,友谊农场以除陋习、树新风为切入点,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友谊农场新市民文明素养为目标,积极开展构筑市民道德体系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广大职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为农场跨越式发展和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