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鑫记者刘亿服)如何有效回收秸秆将其饲料化、燃料化、能源化?佳木斯市郊区西格木镇反复试验将秸秆离田再还田的新方法,形成良性循环。
据西格木镇镇长丁国华介绍,秸秆腐熟发酵项目暂处于试点环节,试验点坐落于西格木镇,由黑龙江艾诺卫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与合作,试点面积3600平方米,深5米左右,已堆填3000余吨秸秆。秸秆腐熟发酵后形成的肥料确实是个宝。秸秆在经过腐熟发酵充分后,形成的肥料为有机肥,经过省级权威部门的检测,养分含量足以与市场销售的大部分化肥相媲美,又不会导致土地板结,也可以在肥料中加入黑土制成育秧土,肥力十足。这种技术对于场地、天气的要求不高,原理也比较简单,将秸秆离田转运至腐熟发酵场,堆填至腐熟发酵坑塘内,根据秸秆量喷洒适当的益生菌、腐熟剂、碳氮调节剂与水。经100天左右的腐熟发酵后,平均每吨秸秆可以分解成70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而且这种秸秆腐熟发酵方式可以在低温下进行,不受降雪结冰影响。
腐熟发酵坑塘于2018年12月中旬开始腐熟发酵,预计今年3月末至4月初即可形成肥料。该试点试验成功后,郊区还将建立秸秆置换肥料的机制,农民可以用秸秆换肥料。这既解决了秸秆的离田问题,又为腐熟发酵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时减少化肥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