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本报记者赵一诺 4月23日,青岛海域阅兵场海风习习,当一艘艘装有光纤陀螺惯性导航设备的人民海军新型主力战舰驰骋海疆、威武挺进之时,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赵玉新和他的团队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这项荣获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成果,承载着整个团队18年的锲而不舍。它的问世和广泛列装,彻底改变了我国海军30余年来依赖传统机械式平台罗经进行导航的落后局面,将舰船惯性产品从机电平台式带入到光电捷联式时代。 在茫茫大海上,如何让各类舰船准确地辨识航行方位?如何让各种海洋平台、海洋装备能够精准地感知运动姿态?如果说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标志性技术,那么现代航海导航技术,对于新海上丝绸之路文明的形成,实现海洋强国梦,则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青年长江学者赵玉新,正带领他的船舶导航“国家队”,在舰船导航与海洋仪器等方向上取得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突破,为船舶和海洋平台装上具有“中国精度”的“眼睛”。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国防科研关系到舰艇的战斗力和人员安全,一定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能有半点马虎。”秉持着这样的作风,赵玉新及其团队率先研制出了我国多种型号海洋环境保障装备,并以此为契机,系统性地开创了海洋仪器特色学科方向。 “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海洋装备大发展的好时候,要珍惜机会,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赵玉新说,“我有一个理想,就是为祖国的航海导航事业奋斗终生。”正是秉持这样博大的情怀,赵玉新积极向产业化进军,于2015年底成立了哈尔滨哈船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吸引近百名包括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共同发展。 “爱国决定了奋斗的方向,奋斗书写了爱国的历程。把个人的理想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建功立业新时代是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毕生的追求。”赵玉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