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洪达(中)冬季在漠河进行电力设备技术研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见习记者蒋平本报记者闫紫谦
“吱嘎——”零下70度的低温实验室大门缓缓打开,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张洪达穿好防寒衣,拿着电气设备抗寒试验所需装置走了进去,瞬间寒意贯穿全身……零下30度存放一小时后进行试验、零下40度存放一小时后试验、零下50度存放一小时后试验……张洪达每天从这个巨大的“冰屋子”里进进出出,通过数百次的测试找到电气元件使用中最合理的标准值,确保电力设备在最低温度环境下可以安全稳定运行。
张洪达是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主任。在低温环境下,输变电设备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都直接受到严峻考验。冬天的漠河,极端气温可以达到零下五十几度,每年最冷的几个月份,张洪达总是与团队的成员坚守在这里,进行“变电主设备高寒运行诊断技术研究”和“耐寒电缆关键技术研究”。作为电缆主体材料聚氯乙烯是研究耐寒电缆技术的关键材料,如果经不住严寒开裂,涉及电网将全面瘫痪,造成大面积停电。
周末值班签字本上总能看到“张洪达”的签名,25岁参加工作,10年来他要求自己不出差的时候必须在周末主动加一次班。面对南方对电力人才需求给出的高薪,张洪达笑着说:“龙江是我的根,生活成长在这里我很幸福、很踏实,我从没想过离开,我将带领团队为龙江电路通畅贡献全部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