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薛立伟姜斌见习记者汪思维 东北振兴一直牵动着很多人的目光。东北经济到底怎么样?东北该如何闯出一条振兴发展的新路? 28日,在科技盛会中国科技峰会——中国科技智库论坛(2019)上,多位国内知名科技创新智库专家学者探寻着答案,对东北、对黑龙江,他们有着共同的感受:潜力巨大,未来可期。 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科技智库论坛以“新时代新战略新动能——科技创新与东北振兴”为主题,共谋科技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新发展,共商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以科技智库支撑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助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与会院士专家学者聚焦科技创新、东北振兴,并积极建言献策。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论坛上,“创新”一词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焦点。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兼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在作主旨报告时说,黑龙江创新驱动发展优势明显:教育科研资源丰富,这是黑龙江的重点优势所在。此外,由于黑龙江区位优势,还与俄罗斯、乌克兰合作建立科研机构,在科研成果产出方面,每年的科研成果产出在1500项左右。 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东北创新转型,与会专家们给出了答案。“要充分认识创新是东北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唯一出路。目前,东北经济处于转型关键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未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依靠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马德秀说,向内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使南北互动起来;向外要做好沿海经济带和沿边开放大文章,打造重点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合作高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从机器人产业发展谈工业技术创新。他说,技术创新与应用首先要夯实基础,不能过分强调弯道超车、技术领跑等概念,要避免急功近利,提倡提前布局。其次要不跟风,从风电到太阳能、到机器人、到智能、到芯片,要结合省情、结合自身发展产业。第三要重实效,不能过分强调智能化、颠覆性创新等,要循序渐进的发展。 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新动能,薛澜认为黑龙江可以尝试设立政府改革试验区,简政放权,鼓励创新;建立新兴产业创新试验区,打造黑龙江新兴技术的地理聚集区;建立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嫁接的创业园区;建立远东地区国际创新合作的示范区。 重视人才引储激发人才活力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区也如此。新时代,龙江振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人才的作用必不可少。 谈到人才,邓宗全认为,“头雁计划”应当成为国家振兴东北的一部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研究员穆荣平对此有着同样的观点:吸纳人才,才有未来。 “青年人,才是东北的未来,才是振兴东北之魂,才是新一代技术的拥有者。”马德秀在谈厚植东北创新土壤、推动实现创新转型时提到,推动创新发展必须夯实人才基石。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创造型的青年人才。东北振兴的本质也在于“人才”。要激发现有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紧紧抓住青年人,并以雄厚的资本为创新赋能,发挥好企业的创新发动机作用。 “黑龙江要重视人才引储问题。要出台普惠性的人才引进机制与储备政策,加大对高端顶层人才的支持和引进力度,做好人才回流和接纳工作。”薛澜表示。 充分发挥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风光独特、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这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认可。薛澜说,黑龙江教育科研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富饶,为龙江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论坛上提起了赴黑河的一段往事,令他深受感动。黑河市爱辉区领导为了检测森林火灾,凌晨三点钟起床,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郭华东自费为他们安装了一个卫星地面站,用卫星来查看火灾发生情况。 “振兴东北大格局,打造边境城市为国际枢纽城市,黑河具备这样的潜力。”郭华东认为,要借力“胡焕庸线”为契机,培育瑷珲——腾冲生态经济发展带,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 “要重视科技创新对东北地区发展的作用。东北地区面临着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生态环境将会加速恶化。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的程度决定着成功的高度。需十分重视创新驱动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使东北地区切切实实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郭华东谈到。 今年的中国科技智库论坛落下帷幕,期待明年再见,愿中国科技智库论坛不断推动我国的科技智库成为创新战略的谋划者、创新政策的引领者、创新管理的践行者,为科技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为科技创新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