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永德健宇本报记者孙昊 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培育全国最大的批发市场,研发全国领先的栽培技术、农民收入连续10年全省第一…… 近年来,东宁市把小小黑木耳做成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年产值超过60亿元。从木耳种植,到菌袋菌种生产,到木耳技术研发、深加工、销售,再到废弃菌糠制燃料、制有机肥,东宁全产业链循环发展的黑木耳产业领跑全国。 打造黑木耳种植研发推广的“硅谷” 七月,盛夏。走进东宁市绥阳镇联兴村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被挂起的菌袋“吐”出一朵朵小耳,场景十分壮观。菌农王玉林捧着刚摘下的黑木耳对记者说:“这是黑金子,里面可有大文章!”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来到东宁市供销联社深入了解。近年来,为提高黑木耳的竞争力和科技含量,东宁市成立了黑木耳产业推广办公室,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在技术引进、推广、研发上给予支持。他们针对本地气候、土壤、水质等特点,研究出集吊袋悬挂、人工控温控水、棚顶喷灌于一体的棚室挂袋栽培技术,使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了双提升,实现每亩土地由生产1万袋向生产45万袋的大跨越。 同时,该市还与中国工程院等13家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协作开展前沿课题研究,组建了博士后工作站和食用菌研发中心,越冬耳、元宝耳、白木耳、具有保健功能的沙棘耳以及春秋连作等多项新技术研发成功,形成了集育种、制菌、储运、营销、加工、科研、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通过结对共建等形式,他们向吉林、浙江、内蒙古、西藏等10多个省、自治区的100多个市县提供技术支援,示范带动全国标准化生产基地80万亩,被誉为黑木耳技术研发推广的“硅谷”。 这些努力换来了东宁黑木耳产量逐年翻番。2002年6000万袋,2003年1.2亿袋,2004年2.4亿袋……2018年,东宁市黑木耳栽培规模8.2亿袋,干品产量3.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1亿元,黑木耳单项助农人均增收10452元。 推动黑木耳精深加工“提质增效” 目前,东宁市具备黑木耳深加工能力的企业有很多家,其中东宁润乡山产品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总经理关德辉拿着一瓶木耳酱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计划投资3500万元,新建三条生产线,分别加工木耳酱、冻干制品以及面食,计划年底投产。同时,为深入推进黑木耳工厂化生产,该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黑尊黑木耳生物育种和佰盛黑木耳自动化生产2个超亿元的大项目,拉动了产业快速发展。 据介绍,截至目前,东宁共有各类黑木耳企业106户,其中菌包生产78户,菌械制造6户,木耳产品加工12户,研发并生产木耳酱、木耳糖等深加工产品5款15个品种。 “买全国卖全国”黑木耳销量全国第一 在刚刚过去的“6·18”购物促销节上,一家名为运福的黑木耳电商卖出60万元,在各大电商销量均名列前茅。 运福是东宁众多木耳生产加工企业走上“互联网+”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东宁市目前拥有注册电商企业130家,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开店的共计750家,实现销售额过亿元,产品基本覆盖全国地级市,并出口韩、日、俄、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除了在线上发力,绥阳黑木耳山产品批发大市场依然呈现购销两旺的良好态势。据市场管委会主任杜文国介绍,大市场是引进全国食品行业500强企业雨润集团建设的,目前拥有643间门市、6.5万平方米交易区,2000多名经纪人在这里从事黑木耳交易,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这里“买全国卖全国”,2018年交易量4亿斤,交易额120亿元,占全国交易量的3/5,木耳销量全国第一。 为进一步扩大东宁黑木耳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今年2月,北域良人、润乡公司等6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东宁众源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黑木耳种植、研发、加工、销售、餐饮、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企业,目前已取得“东宁黑木耳”品牌的授权,今后将利用这一品牌优势,加快东宁黑木耳产业转型升级,拉伸黑木耳产业链条。 “变废为宝”实现全产业链循环发展 在黑木耳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是年产约25万吨废弃菌袋的治理难题。近年来,东宁大力开展废弃菌袋回收综合利用,趟出了一条黑木耳产业绿色发展之路。 2012年,东宁市成立了废弃菌袋污染治理领导小组,正式向废弃菌袋“宣战”。他们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菌袋集中寄存场,要求做到“四有”:有标牌、有围挡、有出口、有专人管理。目前已建成65个寄存场,完成了对全市行政村的全覆盖。 为了让废弃菌袋“变废为宝”,东宁建成2家废弃塑料再生企业。其中,东宁市东达环保科技无限公司1年处置废弃菌袋1亿袋,可生产塑料颗粒200吨左右。公司总经理李松君说,塑料再生颗粒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市场非常好。 近几年,东宁将菌糠造粒压块,替代燃煤作为炊事、采暖燃料,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现有固化燃料企业11家。2018年,东宁综合应用菌糠4亿袋以上,其中燃料化应用超过2.5亿袋,肥料化应用1.5亿袋以上,综合应用量占总量的4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