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衣春翔见习记者汪思维 葫芦烙画、葫芦彩绘、葫芦掐丝、葫芦雕刻作品……一个个精巧的工艺品把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刘芳芳老师的办公室装点的像个展览馆。这些精美工艺品出自谁之手?记者充满疑问。 “这些工艺品都是听障学生们的课上作业。”刘芳芳说,像这样的烙画都是用电烙铁加热,然后在木板、葫芦或宣纸等物品上熨出烙痕完成的。上课时一般用葫芦,先用铅笔画出图案,再用电烙铁勾线,之后渲染。由于制法特殊,烙画需要作画人耐心又仔细。 “听障学生们听不见,不易被干扰,学习认真,做事专注,很适合做这样的工艺品。”在一般教师看来,给听障生上课很难很费精力,但刘芳芳却总能发现听障生的优点。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帮助听障学生发挥优势,让他们成才。 刘芳芳虽然只有30多岁,但她已培养了120多名听障学生。为了克服沟通障碍,她特意远赴郑州学习手语。教学中,她给学生更多鼓励、关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她的耐心指导和热心帮助下,学生逐步学会了绘画、烙烫技能,葫芦烙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作品在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展览会和第三十届哈洽会展出时获得好评如潮。 刘芳芳坚信,只要肯努力,听障学生一样能创作出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因此,她决定带着听障生创业。去年,通过网店,班级上多名听障学生的葫芦烙画作品成功售出。“当学生们得知作品被人买走的时候,他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刘芳芳说,多年的教学生涯,让她最铭记于心的场景莫过于此。 图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