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陈贺摄
□本报记者薛婧李爱民陈贺 在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哈焊院)8楼的一间办公室,8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焊接专家林尚扬每天都来上班,在哈焊院,他度过了57年时光。在我国焊接工程领域躬耕50余载,他带领团队完成30个国家重大课题,攻克我国焊接领域多个难点、“卡脖子”工程。虽然,2018年末他已经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仍坚持每天到哈焊院。“看看资料,与年轻人一起探讨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很是过瘾,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充满激情的话语让人感到林院士宝刀未老。 50余年研究5个方向建4个实验室 精神矍铄,思维缜密,声音响亮。回忆过去,林尚扬院士谦虚地说:“在哈焊院50多年,搞了5个大方向,广度很好,但深度不足。所以我常说我是一个工程师,而非科学家,我攻克工程难题,但不解决科学问题。” 他是一名专门攻坚克难的工程师。 “工业发展需要啥,我们就去做啥。”林尚扬说,国家下达的课题,往往都是没人做过,更是无经验可借鉴的,每次拿到课题时,他都不知道能否完成。“但只要国家需要,就必须玩命地把它完成,不能应付了事,要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5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不断挑战自我,驰骋在自主创新的征途上。先后完成30项重大课题,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2部。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设立发明奖的20多年内,仅有10多项焊接成果获得过国家发明奖,林尚扬就获得过两项。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林尚扬攻坚克难的劲头儿是骨子里自带的。1956年秋,作为转业军人,林尚扬谢绝到地方当干部的安排,凭自身实力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本想学习机械制造,将来造机器为发展祖国工业尽力,但当他踏入校园,听老师说“焊接是个古老的工艺,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冲着这句话,面对14个可选专业,他转报焊接专业,从此与焊接结下不解之缘。 “解决焊接领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怀抱这一理想,林尚扬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50多年来,他一次次从零做起,从焊接材料到水下焊接技术,到埋弧焊,到焊接机器人,再到现在的激光与电弧的复合,在5个方向取得突出成绩,并创造4个先进实验室,推进了我国焊接技术的创新。 在焊接领域材料工艺设备样样通 采访林院士时,他有一点小骄傲地说:“在焊接领域,像我这样材料、工艺、设备什么都搞过的,还真不大好找。” 他说,哈焊所建所初期条件艰苦,第一代哈焊人既搞研发又动手操作,既善于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寻找理论依据,又善于动手操作积累实践经验,这些宝贵的传统引领他在创新征途上不断前行。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钢铁进行第一次革命,大力发展低合金高强度钢。那时钢的强度越来越高,但焊接却跟不上了,就像没有针线适合缝制那么高强度的布。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给哈焊所下达了开发新型焊丝的科研项目,林尚扬便是带头人。“以前所里从来没做过焊丝,恰好当时所里刚建了焊接材料实验中心,又刚买来冶炼炉、轧钢机、拔丝机等设备,具备做焊丝的条件。”于是,林尚扬带着课题组成员和这些新设备并肩从零攻关。 为了抢进度,拔焊丝、焊试件、刨床、铣床、磨床,林尚扬几乎什么都亲自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林尚扬的努力下,及时研究出4种埋弧焊和电渣焊的焊丝,满足大型化肥装备制造的需要。现在这些焊丝仍在生产中使用,并都列入了国家焊丝标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根据国家开发海洋资源的需要,林尚扬转到水下焊接技术的研究领域。林尚扬知难而上,直面这一全新领域。为了获得第一手的体验,他带领全组科研人员学习潜水,每人都要亲自下水实验,共同讨论实验结果。1976年初的上海特别冷,每天在露天的游泳池里做试验之前,都要先用竹竿打碎水面上的薄冰,然后穿上百多斤重的重潜装具,手上擦上防寒的凡士林,但是一下水,手就冻得没有知觉了。在如此艰苦环境下,课题组终于研究成功了一种“水下局部排水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方法”解决了水下焊接的三个技术关键,使水下焊接接头的质量达到规程要求的水平。采用这种技术先后完成固定式和自升式平台的安装和修复等水下焊接施工10多例,至今仍在使用。 不懈求索勇攀一个个创新高地 走进哈焊院焊接装备车间,门口一台橘黄色的大型设备吸引了记者目光。设备上一个巨大机械手臂在技术人员遥控下,正在灵活移动,进行激光焊接。 “这是大功率激光复合焊接工艺装备,是以林尚扬院士为首的院士团队经过20多年潜心研究开发的,为国内首创。”车间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激光复合焊接工艺装备可以用于城市地铁、和谐号动车、复兴号、新一代磁悬浮列车的大部件焊接。不久前,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通长部件焊接装备也已研制成功,为国际首台套。 国际首台、国内首个,这样的字眼对林尚扬来说并不新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适应我国大型电站锅炉、石油化工装备等重大装备制造的需要,国家下达给哈焊所一项“常规埋弧焊现代化改造”的课题。林尚扬马上从水下焊接转到埋弧焊方面的研究。他带领课题组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又到国外考察,最后选择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没人走过的路——“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技术”,这一技术成果使我国的窄间隙焊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令林尚扬欣慰的是,双丝窄间隙埋弧焊设备自1987年开始在太原重型机器厂和哈尔滨锅炉厂推广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客户从不接受到接受,现在已经有300多台套在我国骨干重点企业中应用,占领了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 “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技术”成功后,已进入花甲之年的林尚扬又相继开始了在焊接机器人、激光复合焊方向的新攻关。林尚扬说,在哈焊院他最高的职位做到副总师,但他最喜欢做的还是课题组长,50多年来,伴随着不断解决我国制造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他自己也在成长在提高。 同样成长的,还有哈焊院。 在以林尚扬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近年来,哈焊院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在高端焊接材料、先进焊接工艺和自动化装备领域中独特的技术优势基础上,形成了“高效优质焊接材料、高功率激光焊接技术和摩擦焊焊接技术两大先进焊接工艺,一大成组成套设备”的技术方向,多项焊材在国内率先国产化,实现了进口替代;多个焊接工艺为国内首创,突出解决“卡脖子”、“补短板、固长板、强能力”等关键焊接技术难题,站在了世界焊接技术前沿。